正文

第21節(jié):何處才得真安樂(1)

生命的覺醒 作者:嘎瑪仁波切


何處才得真安樂

眾生受到苦難的果報是因為前世行惡造業(yè),所以,我們除了希望他們從苦果當(dāng)中得到解脫,還要祈愿他們能脫離苦因,因為不種苦因才不會繼續(xù)承受苦果。而現(xiàn)在的我們也在生命過程中不斷地受苦報,如果我們繼續(xù)造業(yè),來世的苦只會更多更沉重。我們利用觀想眾生的痛苦,觀察自己的因果,產(chǎn)生希望每個眾生都能夠從苦果中解脫的強(qiáng)烈之心,并且希望他們能斷除苦根??喔褪遣簧频臉I(yè)。地獄眾生因為嗔恨,餓鬼道眾生因為吝嗇,傍生道眾生因為無明,而墮落到三惡趣,所以希望他們不善的業(yè)因斷掉,暫時能夠得到人與天人的福報。

但是,只要身處輪回中,無論如何想方設(shè)法讓自己快樂,還是會受苦。好比世間人拼命賺錢,在銀行有了存款儲蓄,可以游山玩水、安逸享樂。可是從游山玩水的那天開始,銀行里的存款便逐漸減少,也就是離下一次付出努力的時間愈來愈近了。如果不會理財,享受的時間更是短暫,很快又必須辛勤地積累財富。輪回中也是如此,福報享用盡了,就必須再受苦。所以,永久脫離痛苦的唯一方法,就是讓眾生不要再生于輪回之中,能轉(zhuǎn)生到各個佛國凈土,最后能在彼處成菩薩成佛,如此才不會再受到輪回痛苦的折磨,這是最深廣的大悲心。

要時常如此觀想,讓自己融入到眾生各種輪回之苦中去感受;如果只是說說而已,說的時候感覺比較深刻,說完之后感受也就隨著語言結(jié)束了。所以要讓大慈大悲結(jié)合為一體,在自相續(xù)中恒常地生起。無論自己在持咒、拜佛、供養(yǎng),或是行善幫助別人時,都要盡量讓自己充滿了大慈大悲為眾生付出的心。

《攝正法經(jīng)》上說:“欲成佛者,無須學(xué)多法,學(xué)一法即可。誰有慈悲之法,成佛之因有如在其掌心?!毙薮缺?,對于想成佛者,特別是對大乘佛教徒而言,是非常重要的。若是沒有對眾生產(chǎn)生慈悲,便沒有資糧的來源,也就無法增長善根、累積福報,當(dāng)然也難以有所成就了。我們常說“消業(yè)障”,如果沒有慈悲心,業(yè)障就不太容易消除。業(yè)是緣于不同的眾生而造,如果無法對所有眾生一視同仁地以慈悲心相對待,就無法借由所有眾生的力量消除緣于眾生所造作的業(yè)力。

喜是“希望一切眾生不離無苦之樂”的無量心,在藏文的意思是“無量之樂”。成佛是眾生能得到的最大快樂,所以得到無上的佛果位稱為無上大樂。讓快樂永久維持下去的唯一方法是理解般若,所以,究竟之喜的無上大樂必須以理解空性來達(dá)到成佛的目的。因此,喜無量不僅希望眾生得到短暫的人天福報之樂,也希望他們得到永久安樂的圓滿正等覺之無量樂。

每個眾生的福報不一樣:有人財物具足,有人幸??鞓?,有人長壽無病,有人容貌姣好,有人眷屬成群,有人權(quán)勢強(qiáng)大。有時看到他人福報現(xiàn)前時,我們的心會因嫉妒而想作比較,使得慈悲心被嫉妒蒙蔽而無法生起。本來菩提心是希望眾生脫離痛苦,將他們安置于暫時安樂的人天果位以及永久安樂圓滿的佛陀果位,可當(dāng)有人快樂時,我們反而感到不高興,心中有點酸酸的,這就是因為嫉妒心在作祟。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