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潭柘寺

快樂老年快樂游:人文歷史游 作者:良卷文化


幽幽古寺,紫禁城仿它而建

推薦理由:潭柘寺,北京地區(qū)歷史最悠久的寺廟,傳說紫禁城依此而建。潭柘寺有“二寶”:寶鍋和石魚,為人津津樂道。

丫丫講攻略

地址:北京市門頭溝區(qū)東南部潭柘山麓

電話: 010-60802244

門票:40元

交通:從前門、阜成門乘游7,或在蘋果園轉(zhuǎn)931路可直達(dá)。

特產(chǎn):北京特產(chǎn)茯苓夾餅,原是清朝末年的宮廷食品。

美食:潭柘寺的素齋很有名,尤其是它的素香包口味很好。寺外有很多飯店的京式農(nóng)家菜不妨品嘗,這些飯店的豆 腐制品比較有特色,色澤和口味非常像真肉,足可以假亂真了。

丫丫說景點(diǎn)

潭柘寺始建于西晉永嘉元年(公元307年),是北京歷史最悠久的寺廟。因?yàn)樗潞笥旋執(zhí)?,山上有柘樹,故民間一直稱為“潭柘寺”。據(jù)說紫禁城是仿此而建,潭柘寺在清代鼎盛時有999間半房,儼然是故宮9 999間半房的縮影。

寺院坐北朝南,背倚寶珠峰,周圍9座高大的山峰呈馬蹄形環(huán)護(hù),宛如9條巨龍拱衛(wèi)著中間的寶珠峰。寺內(nèi)天王殿、大雄寶殿、毗盧閣形成中軸線,左右兩側(cè)建筑基本對稱,保持著明清時的風(fēng)貌。

潭柘寺“二寶”——寶鍋和石魚為人樂道。寶鍋有兩口,一口在天王殿前,直徑1.85米,深1.1米,用于炒菜。東跨院還有一口更大的鍋,直徑4米,深2米,一次煮粥能放米十石,16個小時粥才熟。兩口鍋都有“漏砂不漏米”之說。鍋底有“容砂器”,隨著熬粥時的不斷攪動,砂石沉入鍋底的凹陷處。龍王殿前廊上的石魚,長1.7米、重150公斤,擊之可發(fā)五音,傳說是南海龍宮之寶,龍王送給玉帝。后來人間大旱,玉帝送給潭柘寺消災(zāi)。據(jù)說石魚身上13個部位代表當(dāng)時13個省,哪省有旱情,敲擊該省部位便可降雨。

丫丫推看點(diǎn)

⊙天王殿 山門內(nèi)第一進(jìn)院落。殿中供彌勒佛。背面塑韋馱像,威風(fēng)凜凜,其位居四大天王、三十二將之首,兩側(cè)塑四大天王。

⊙大雄寶殿 殿堂高大,為潭柘寺建筑之冠。上檐額“清靜莊嚴(yán)”,為康熙皇帝手書,下檐額“福海珠輪”是乾隆手筆。殿中塑釋伽像,左為阿難,右為迦葉。大雄寶殿殿頂?shù)镍|吻,高29米,色彩鮮艷。傳說鴟吻是龍子之一,一個風(fēng)雨之夜,曾躍躍欲飛,僧人忙將它們鎖住,并插一劍。吻上“鍍金劍光吻帶”,是康熙皇帝所賜。

⊙毗盧閣 中軸線上最后一層殿宇。高二層,木結(jié)構(gòu),有康熙手書“毗盧閣”之匾額。屋面造型奇特,飛脊前圖案是“游龍戲珠”,飛脊后圖案是“鳳戲牡丹”。

⊙流杯亭 又名“猗軒亭”,地面用巨大漢白玉鋪成,上面刻有蜿蜒曲折的盤龍形水道,巧妙地構(gòu)成一幅“南龍白虎”的圖案。在此可享受“曲水流觴”的樂趣。

養(yǎng)生妙招

適量飲酒防結(jié)石

在步入中年以后,人體消化系統(tǒng)的功能就開始降低。如果飯前適量飲酒,可促進(jìn)人體消化系統(tǒng)內(nèi)各種消化液的分泌,從而增強(qiáng)胃腸道對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另外,適量飲酒,胰酶大量分泌,有刺激膽汁和膽道排泄的利膽作用,從而有利于膽道結(jié)石的防治。

談古論今

潭柘寺的誕生

相傳潭柘寺原是一個深潭,內(nèi)有海眼,潭中有龍居住。高僧華嚴(yán)大師來此講經(jīng),潭中的龍也聽經(jīng),有所感悟,愿舍潭為寺。一夜龍飛走,龍?zhí)冻善降?。水中涌出兩個鴟吻。后來置其于大雄寶殿主脊上。華嚴(yán)大師是唐武則天時名僧,住幽州城北,據(jù)說全城都能聽見他誦《華嚴(yán)經(jīng)》的聲音,稱他為潭柘寺第一代祖師。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