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旗轎車為一汽也為中國贏得了巨大的聲譽,在每年兩度的廣州出口商品交易會上,紅旗轎車總是被陳列在最醒目的位置,成為中國工業(yè)的驕傲。有這樣一個故事:一位雙目失明的老華僑從海外回國參加廣交會,聽說展覽會上有一輛中國產(chǎn)的紅旗高級轎車,他立刻要求去參觀,雙目失明的老人坐著輪椅讓家人推著來到展覽會,來到紅旗轎車前,老人用手一遍遍撫摩轎車前面的紅旗車標,忍不住老淚縱橫。老人對身邊的人說,中國能夠生產(chǎn)高級轎車,這是我們每個海外華人的驕傲。
紅旗轎車也是中國駐外大使最醒目的標志之一,每逢紅旗轎車停在街上,總是有些外國車迷圍觀。他們無論如何也不相信,汽車工業(yè)如此落后的中國能夠自己生產(chǎn)紅旗高級轎車,有的人心存疑慮,非要司機打開前蓋,看一看是不是裝有外國的零部件,仔細審視完畢,他們才翹起大拇指:“中國OK”。
毋庸諱言,中國汽車工業(yè)的基礎決定了紅旗轎車的質(zhì)量難以盡如人意。紅旗轎車從誕生起就是手工生產(chǎn)的仿制車型,中國汽車技術力量薄弱,沒有一支專門的轎車技術研究隊伍,基本沒有自己的技術研究,也談不上技術儲備,像這種不惜成本,手工作坊式的生產(chǎn),質(zhì)量問題在所難免。使用起來故障很多,這些問題影響了紅旗轎車的聲譽和形象。有的駐外大使反映:有幾次,到機場去接外國總統(tǒng),跑到半道,紅旗轎車“拋錨”了,眼睜睜地看著別國的車飛馳而去,急得直跺腳。誤了接人事小,影響了兩國關系事就大了。
萬里是很鐘愛紅旗的,但他也碰到了紅旗拋錨的尷尬事:“我很喜歡紅旗轎車,自己生產(chǎn)的嘛。但坐紅旗我碰上兩次麻煩事。一次是到機場去接領導,臨到要走了,車卻發(fā)動不起來。另一次在安徽,走在路上,車突然拋錨了,沒辦法,我只好坐公共汽車回來。為了不影響工作,我只好換車了?!?/p>
改革開放后,中國國門打開,外國轎車開始大規(guī)模進入中國。美國、德國、日本、法國,各國的轎車外觀漂亮,乘坐舒適,質(zhì)量穩(wěn)定可靠,和紅旗轎車比,如同城市的大姑娘與鄉(xiāng)里媳婦,質(zhì)量差距明顯表現(xiàn)出來,很多領導干部開始放下紅旗轎車,乘坐起國外的高級轎車。但從形象考慮,中央主要領導乘坐的還是紅旗轎車,為了防止出問題,中央主要領導外出時,有關部門總是要多備一輛紅旗隨行。
1981年年初,時任國務院總理趙紫陽乘紅旗外出時,行駛途中,車子突然冒煙了,工作人員們慌得手忙腳亂,馬上中途換車,事后檢查是化油器的毛病,屬于小問題,但影響形象啊。
1981年5月14日,《人民日報》登出了國務院下達的“第三號節(jié)油令”:“紅旗牌轎車因油耗高,從1981年6月停止生產(chǎn)”。當年萬眾景仰的紅旗落到關門下課的下場,無論是中國汽車人還是全國老百姓的心里都是不好受。紅旗轎車是先天不足,后天難補??!
紅旗轎車畢竟是中國轎車的第一個知名品牌,盡管是仿制的,但經(jīng)過十幾年的生產(chǎn),紅旗轎車在中國早已家喻戶曉,它已經(jīng)成為一個凝固的符號,牢牢地鐫刻在中國人民的記憶中。有過輝煌經(jīng)歷的紅旗轎車究竟還要不要?這是擺在中國汽車人面前的難題。更為現(xiàn)實的是,紅旗轎車停產(chǎn)了,但國家在公務活動中還是需要防彈高級轎車,為此,國家不得不花費大量外匯購進了幾輛外國保險車。經(jīng)過比較,進口產(chǎn)品的舒適性以及防護性都不如我們自己的紅旗CA772。自己的有毛病不要了,買來的又不如自己的,經(jīng)過比較和鑒別,紅旗轎車的再生被提上了議事日程。
1983年9月30日,一汽正式向國務院遞交了紅旗轎車技術改造建議書。10月22日,田紀云在國務院主持召開了生產(chǎn)紅旗檢閱車和紅旗轎車改造匯報會,聽取中汽公司和一汽關于重新生產(chǎn)紅旗的匯報。
中汽公司的陳祖濤和一汽廠長黃兆鑾、一汽轎車廠廠長范恒光等參加會議。在會上,陳祖濤、黃兆鑾、范恒光做了紅旗轎車改進工作的匯報:
1.紅旗轎車存在的問題有其歷史原因。中國生產(chǎn)轎車是靠手工敲敲打打起步的,產(chǎn)品主要是仿制,沒有技術儲備。
2.沒有資金來源。紅旗轎車自1959年投入生產(chǎn)至1981年停產(chǎn),共生產(chǎn)39種車型1542輛車,平均年產(chǎn)70輛。而從生產(chǎn)投入來看,每車最低成本6萬元,最高22萬元,而賣給國家只有一個價:4萬元,政策性虧損累計超過6000萬元。
但國家對一汽的轎車沒有任何資金支持,一汽全靠以卡車養(yǎng)轎車,不堪重負。沒有投入,哪來產(chǎn)出?沒有資金來源,企業(yè)也無力研制或進口關鍵生產(chǎn)設備,個別總成如車身全靠手工生產(chǎn),質(zhì)量自然難以保障。
3.沒有專業(yè)的轎車技術研發(fā)人員,即使發(fā)現(xiàn)問題,也無人來解決問題。
4.紅旗轎車的問題在個別總成而不在總體。紅旗的使用對象特殊,一汽對紅旗轎車的生產(chǎn)高度重視,從開始研制那天起就是作為政治任務來完成的,可以說是精雕細刻,車的總體指標并不差,完全可以和進口車一比高低。現(xiàn)在的關鍵問題是有些重要的總成如發(fā)動機、轉(zhuǎn)向、剎車等存在質(zhì)量問題,這些總成對材料和加工精度要求很高,一汽是用加工卡車的設備來生產(chǎn)高級轎車,生產(chǎn)精度相差好幾個等量級,所以產(chǎn)品質(zhì)量難以保證。要解決這些關鍵總成的質(zhì)量問題需要解決高質(zhì)量的生產(chǎn)設備,但進口生產(chǎn)設備很貴,紅旗轎車的生產(chǎn)批量又太小,不值。最好的辦法是直接進口這些關鍵總成,有了這些質(zhì)量有保障的關鍵總成,紅旗轎車的質(zhì)量絕對沒有問題。
他們提出,紅旗轎車是我們中國人自己創(chuàng)立的品牌,在國內(nèi)、國際都有重要的影響,也是中國轎車工業(yè)的先鋒,紅旗轎車停了,政治影響大于經(jīng)濟影響。陳祖濤鄭重地向田紀云提出:“紅旗轎車改進質(zhì)量后恢復生產(chǎn)。”
這些意見分析中肯到位,建議也切實可行。田紀云表示贊同:“紅旗轎車在國內(nèi)、國際都是有重要影響的產(chǎn)品,它的質(zhì)量好壞,影響著我們國家的形象,紅旗轎車改造和研制第二代紅旗這個路子我是贊成的,我們這么大個國家,總得搞一些轎車,總得搞一些自己的王牌,牌子不能丟,但質(zhì)量要提高?;顒优駲z閱車可以立刻動手搞,先了解哪個國家的活動機構好,可以進口10套裝車試試,如果好的話,再進口一些。”
會后,田紀云向時任總書記胡耀邦匯報了紅旗轎車的情況,并提議紅旗轎車改進質(zhì)量后重新開始生產(chǎn)。胡耀邦表示,贊同紅旗轎車重生,但一定要保證質(zhì)量,并指示,1984年鄧小平國慶閱兵車就用紅旗轎車。胡耀邦的指示使得紅旗轎車得以重新站立起來。
田紀云特批了300萬美元用于進口關鍵總成,保證了進口所需的資金。
1983年12月2日,中汽公司正式向一汽下達了紅旗檢閱車的生產(chǎn)任務,拉開了紅旗復產(chǎn)的序幕。12月3日,中央警衛(wèi)局提交了對紅旗檢閱車的技術要求。
紅旗轎車改造過程中出現(xiàn)過一個小的故事。國家要訂購400輛奔馳轎車,為節(jié)省資金,經(jīng)過談判,決定由一汽進口400套散件自己組裝。德國奔馳公司是世界上最為著名的汽車公司,奔馳轎車是世界馳名的頂尖品牌,如果與奔馳公司合作,通過紅旗轎車改造過程,可以學習世界上最先進的高級轎車設計理念和制造工藝,而且奔馳高級轎車外形與紅旗高級轎車相近,只需將前部、尾部外形稍加改動即可。一汽的想法得到中汽公司的贊同,中汽公司出面與德國奔馳公司經(jīng)過三輪談判,雙方達成協(xié)議。中德雙方采用技貿(mào)結合方式改造紅旗轎車,車型選定奔馳123系列200型、230E型和加長型三種,先通過SKD和CKD形式組裝1000臺,由奔馳公司提供焊裝線、油漆線設計和總裝線部分專用工裝夾具,總費用367萬馬克。第一期使用奔馳商標,但在車身側方加上“長春制造”標志。第二期由奔馳公司提供400套沖模,3~4年后再提供剩余的175套沖模,費用400萬馬克。奔馳公司同時拿出由奔馳老設計專家設計的紅旗高級轎車的5種外形效果圖。
紅旗轎車是中國轎車行業(yè)唯一的自主品牌,這一方案幾乎是用奔馳完全取代紅旗,意味著紅旗品牌完全放棄,這與紅旗轎車改進質(zhì)量后再生的意圖不符,最終被有關方面否決。改造紅旗轎車還是得靠自己。
一汽決定還是采用原定的外購關鍵零部件總成的辦法改造紅旗轎車。中汽公司向一汽提出:要抓住機遇,組織力量,下大力氣改進。紅旗轎車的改造要“脫胎換骨”,但不能“改頭換面”,因為紅旗的外型已得到全國人民的認可。
1985年10月10日,關鍵總成換成進口產(chǎn)品的新型紅旗高級轎車CA770G試制成功,新的紅旗轎車動力性、操縱性、可靠性均有了明顯的改善,整車質(zhì)量有了很大提高。一汽將改進的紅旗送到北京審查。時任一機部部長周子鍵乘坐后很滿意,他說:“這車改得好,你們保留了紅旗轎車的生機,我謝謝你們?!?/p>
新紅旗轎車送到中南海,胡耀邦總書記非常高興,他仔細地觀看并詢問新紅旗轎車的各項性能,并試乘了這輛新紅旗轎車。胡耀邦下車后滿意地說:“我舉雙手贊成恢復紅旗轎車生產(chǎn)?!?/p>
經(jīng)過中央領導的支持和一汽的努力,紅旗轎車重新站立起來。
紅旗檢閱車就不這么簡單了。1983年12月2日,中汽公司給一汽正式下達了研制紅旗敞篷檢閱車的任務,中汽公司在文件中特別注明:研制紅旗檢閱車是迎接建國35周年的第一任務。
根據(jù)中央警衛(wèi)局的要求,新研制的紅旗檢閱車要有自動升降活動篷,活動篷收落后要落入后行李箱指定空間。要有自動升降底板以調(diào)整檢閱時檢閱者之間的高度。最難的地方在于,可升降活動蓬要能夠防彈。一汽曾經(jīng)生產(chǎn)過13輛紅旗檢閱車,但從未有過防彈的可升降活動蓬。對一汽而言,可防彈的活動升降蓬聞所未聞,見所未見,既無感性認識,又無相關技術資料。中汽公司幫他們拿到一些國外的廣告圖片和有關改裝廠概況,就是他們唯一的參考資料,至于防彈的核心技術更是無從談起。
1984年1月2日,一汽成立了檢閱車領導小組,組建專用車車間,同時將主要項目落實到專人,組織采購小組赴美采購防彈布,訂購活動篷結構,向英國史密斯液壓件廠訂購活動篷動力裝置。防彈活動篷采用的是凱芙拉纖維,這是當時最先進的防彈材料,當時這種材料只有美國友升公司生產(chǎn)。一汽花了18000美元向美國友升公司訂了兩套全結構活動篷,但裝車試驗后發(fā)現(xiàn)達不到要求。一汽向美國有關公司咨詢,但對方獅子大開口,咨詢費就要兩萬美元,而且出多少錢都不賣專利。最終還是國內(nèi)的軍工系統(tǒng)解決了這個問題。
1984年8月20日,兩輛紅旗CA770JY活動篷檢閱車試制成功,又用5天時間對其進行路試。9月3日,一汽轎車廠副廠長郝世躍和崔洪松帶領專業(yè)設計師及汽車調(diào)整、電氣、縫紉、鈑金等工種25人將檢閱車送往北京。車子首先停在一機部和中汽公司,饒斌和周子鍵對紅旗檢閱車進行了第一道“驗收”。9月6日,陳祖濤與郝世躍、崔洪松一起將嶄新的檢閱車開進中南海,中央警衛(wèi)局副局長楊德中帶人對車進行了嚴格的檢驗,完全合格后,正式辦理了交接手續(xù)。
1984年10月1日建國35周年的盛大閱兵式上,中央軍委主席鄧小平以及閱兵總指揮秦基偉分別乘坐這兩輛紅旗檢閱車檢閱了中國人民解放軍受閱部隊。
因為一汽對這兩輛特制紅旗檢閱車的重要貢獻,11月3日,鄧小平和秦基偉分別給一汽轎車廠簽發(fā)了嘉獎令和慰問信,表彰他們在國慶閱兵中做出的杰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