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戶的“八百八町”
究竟有多少條街道
江戶初期,從慶長到寬永年間(1596—1643)建立的“古町”據(jù)說共有三百余條,范圍是以江戶城為中心,方圓二里(8公里)以內(nèi)。以神田(今東京都千代田區(qū)東北部)、芝(今東京都港區(qū))、日本橋及京橋一帶為中心的町人地則環(huán)繞在江戶城的東邊到南邊。若再加上明歷大火(1657年)前建起的街道,這里就共有三百七十四條。
在把市區(qū)的大半化為灰燼的明歷大火之后,幕府開始重建江戶。大大小小的街道沿著東海道、中山道以及日光街道,以江戶城為中心,呈放射狀向四周擴展開去。幕府把這些街道(近三百條)作為町并地(地租與代官管轄的百姓地相同,行政上由町奉行管轄)編入町奉行的管轄范圍。至此,街道的總數(shù)變成了六百七十四條。
正德三年(1713年),隅田川以東的本所、深川、麻布、赤坂、市谷、四谷、牛込、小石川等地域的二百五十九條街道又作為新的町并地被并入,街道總數(shù)增至九百三十三條。此時的町并地于享保四年(1719年)正式成為町人地(町奉行的管轄地)。
到了延享二年(1745年),隨著寺社門前町也歸于町奉行的管轄范圍,江戶的街道數(shù)目達到了一千六百七十八條。
◇陸續(xù)編入町奉行的管轄
據(jù)江戶街道一覽表《小間付北方南方町鑒》安永三年(1774年)版記載,此時共有街道一千七百零八條。其中歸寺社奉行管轄的門前町(在各個寺社門前形成的街道)有一百四十五條,因火災(zāi)等原因遷至別處的代地町有一百三十七條。
這部町鑒把各個街道編成二十一組,并設(shè)置了一個特別組—品川。在這些組中,街道數(shù)目較多的為麩町、飯?zhí)镱?、四谷、赤坂、市谷、牛込所在的第十五組,共有一百五十九條街道,其中光門前町就有三十四條。就這樣,江戶街道的編整開始逐漸規(guī)范、成形。
江戶街道總數(shù)的不斷增加,不但與填海擴地有關(guān),近鄰街道的整體遷移與分割也是一個主要原因。到了江戶時代中期以后,街道總數(shù)非但不止“八百八”條[ 日語中的“八百八”指“八百零八”,而非“八百八十”。],甚至超過了一倍以上。所謂“大江戶八百八町”與大坂的八百八橋同樣只是個概數(shù),為“有眾多街道”之意。
在松浦靜山[ 松浦清(1760-1841),肥前國平戶藩第九任藩主,號靜山。]晚年所撰見聞錄《甲子夜話》第七十一卷中,有一個山芋變鰻魚的怪談故事。大意是說,若干年前,在西邊的河崖上長著一根野山芋。山芋根從崖底伸出,浸泡在河水中。日子久了,泡在水里的部分就變成了鰻魚。
除此之外,這本雜記集里還有諸如麻雀躍入海中變蛤蜊,蛇變章魚等各種各樣的怪談故事。但作者在講述這些故事時,并沒有采用一般怪談的描寫手法,他使用的是細膩、精致的文筆,從而提高了故事的可信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