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短命,無詩。李斯做四言詩,歌皇帝之功德,只見說,不見畫,詩藝低劣。到了漢朝,文人做詩模仿屈原,形成楚辭流派,可惜佳作太少。
西漢的李陵和蘇武流落漠北,臨別寫詩互相勉勵,遂成為五言古體詩的鼻祖。后繼者有枚乘,也是西漢人,寫有《青青河畔草》。這首詩著重于描寫,多畫,少說,如下:
青青河畔草,
郁郁園中柳。(畫)
盈盈樓上女,
姣姣當(dāng)窗牖,(畫)
娥娥紅粉妝,
纖纖出素手。(畫)
昔為倡家女,
今為蕩子婦。(說)
蕩子行不歸,
空房難獨守。(說)
一看便知道,畫得實在美。請再細(xì)看,你會有新發(fā)現(xiàn):枚乘在拍電影,他是攝影師呢!他舉著開麥拉,由遠(yuǎn)逼近,一邊走一邊拍,拍攝成這一卷彩色的紀(jì)錄片,還寫了一段解說詞。
遠(yuǎn)影:一灣小河,岸草青青。
漸近:河邊綠柳叢中一座莊園。
近景:莊園中一座樓,有窗臨河。
更近:窗內(nèi)一位少婦,體態(tài)豐盈,容貌姣好,沉思,遠(yuǎn) 眺。
特寫:臉部,濃妝艷抹。
特寫:手部,搭在窗臺上,白嫩,十指纖纖。
解說:她,從前的歌妓,如今的少奶奶。她在家中盼望著丈夫早日歸來。唉,那個浪蕩公子,一去不回!樓外的春天多美麗??!剩她一個人,冷冷清清,煩死人了!
這種由遠(yuǎn)逼近,視野逐漸縮小,場影逐漸消失,人像逐漸清晰,從體態(tài)看到臉部,從臉部看到手部的寫法,同我們?nèi)粘2炜次矬w的過程完全吻合。這種寫法顯然來自人眼看物的經(jīng)驗,并非枚乘的獨出心裁。他有什么開麥拉呢!他只有一雙眼睛,而眼睛就是電影攝影機!《古詩十九首》里還有一首《涉江采芙蓉》,不知作者是誰,如下:
涉江采芙蓉,
蘭澤多芳草。(畫)
采之欲遺誰,
所思在遠(yuǎn)道。(說)
還顧望舊鄉(xiāng),
長路漫浩浩。(畫)
同心而離居,
憂傷以終老。(說)
枚乘的那首詩是詩人寫別人的?!渡娼绍饺亍穭t是詩人寫他自己的。這首詩一邊畫一邊說,配合得很好。
畫:他涉一泓青草池塘去摘荷花。
說:“妻在遠(yuǎn)方,荷花送給誰呢?”
畫:回頭遙望,道路漫長,家在天邊。
說:“夫妻分離,怕要憂傷一輩子了!”
說的部分全是他的內(nèi)心獨白(思想活動),根本沒有說出口來。如果把畫的部分拍成影片,那么說的部分正好用來配成畫外音,由配音者模擬著摘荷花者的口吻,輕輕地緩緩地念出來。這首詩的作者,同枚乘一樣,都是漢朝的人,距今將近兩千年了。他們寫詩的手法完全符合電影藝術(shù)的要求,這不是很奇怪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