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1.受命于危難:洋務運動(2)

公司的力量(中國篇) 作者:薛金福


1861年9月5日,湘軍攻陷安徽安慶。12月,曾國藩在安徽安慶創(chuàng)辦內(nèi)軍械所,主要制造子彈、火藥、炸炮等。內(nèi)軍械所中的“內(nèi)”,表示這個軍械所屬于安慶軍內(nèi)的設置。雖然從性質(zhì)上看來,內(nèi)軍械所不像是企業(yè),更像是政府軍隊的武器制造機構,但是其意義卻大大超越了武器制造。

雖然曾國藩早在1855年就已經(jīng)在江西設立小型兵工廠,但是安慶內(nèi)軍械所是洋務派創(chuàng)辦的仿制西式武器的第一個官辦軍用的軍事工業(yè)企業(yè),也是中國制造近代武器的軍事工業(yè)企業(yè)。

趙爾巽等編撰的《清史稿·曾國藩傳》中如此高度評價曾國藩:“國藩事功本于學問,善以禮運。公誠之心,尤足格眾。其治軍行政,務求蹈實。凡規(guī)畫天下事,久無不驗,世皆稱之,至謂漢之諸葛亮、唐之裴度、明之王守仁,殆無以過,何其盛歟!……嗚呼!中興以來,一人而已?!?/p>

洋務派走出了“師夷長技”實質(zhì)性的一步,給頑固派以堅決的回擊。當時,洋務派主張向西方學習,引進西方科學技術;頑固派則堅持中國的封建傳統(tǒng),反對西學。頑固派仍然盲目自大固守自給自足,以封建綱常禮教攻擊洋務派提倡“西學”,是“捐棄禮義廉恥的大本大原”,是“敗壞人心”,是“用夷變夏”。他們反對洋務派開采礦藏,修筑鐵路,籌設銀行,便利商民等措施,認為“古來圣君賢相講富強之道者,率皆重農(nóng)抑商,不務盡山澤之利,蓋所稱為極治者,亦曰上下相安,家給人足,足以備預不虞而已”。

諸不知,此時中國就像內(nèi)軍械所邊上的長江水,滔滔東流,一去不返。1865年,在已經(jīng)遷移至南京的安慶內(nèi)軍械所里(改建為金陵機器制造局),由徐壽、華蘅芳設計建造的我國第一艘蒸汽機輪船——“黃鵠”號成功下水,曾國藩登船試航,興奮不已。

如果說曾國藩創(chuàng)辦安慶內(nèi)軍械所主要是為了鎮(zhèn)壓太平軍,那么李鴻章、左宗棠、張之洞則實實在在地推動了洋務實業(yè)的發(fā)展。

李鴻章,曾國藩的得意門生,中國近代史上最具影響力和爭議的人物。

1843年,《南京條約》剛剛簽訂,舉國上下憤慨萬分,這位年僅20歲的安徽才子憂國憂民,謹遵父命,弱冠赴京,并意氣風發(fā)作《入都》詩10 首,以抒發(fā)胸懷。其一云:“丈夫只手把吳鉤,意氣高于百尺樓。一萬年來誰著史,三千里外欲封侯。定將捷足隨途驥,哪有閑情逐水鷗?遙指蘆溝橋畔月,幾人從此到瀛洲?”

近一個甲子,李鴻章平步青云,官至直隸總督兼北洋通商大臣,位極人臣。然而,他卻簽下了包括《馬關條約》、《中法新約》、《辛丑條約》在內(nèi)的三十多個賣國條約,變成“中國第一賣國賊”,被世人罵了1個多世紀。

李鴻章人生的最后一刻呈《絕命詩》于慈禧:“勞勞車馬未離鞍,臨事方知一死難。三百年來傷國步,八千里外吊民殘。秋風寶劍孤臣淚,落日旌旗大將壇;海外塵氛猶未息,諸君莫作等閑看。”

“一萬年來誰著史,三千里外欲封侯”,風華少年意氣風發(fā)《入都》;“秋風寶劍孤臣淚,落日旌旗大將壇”,古稀殘年含淚吐血《絕命》。大廈將傾,中堂奈何?只嘆:造化弄人!

李鴻章的是非功過,后人繼續(xù)爭論,獨“洋務重臣”一功受之無愧、實至名歸。

趙爾巽在《清史稿·李鴻章傳》如此高度評價李鴻章洋務之功:“鴻章持國事,力排眾議。在畿疆三十年,晏然無事。獨究討外國政學、法制、兵備、財用、工商、藝業(yè)。聞歐美出一新器,必百方營購以備不虞。嘗設廣方言館、機器制造局、輪船招商局,開磁州、開平鐵礦,漠河金礦;廣建鐵路、電線及織布局、醫(yī)學堂;購鐵甲兵艦;筑大沽、旅順、威海船塢臺壘;遴武弁送德國學水陸軍械技藝;籌通商日本,派員往駐;創(chuàng)設公司船赴英貿(mào)易。凡所營造,皆前此所未有也。”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