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章 誰能給我一把劍(3)

一寸河山一寸血4:萬里烽煙 作者:關河五十州


一網(wǎng)兜下去,啥也沒撈著不說,連網(wǎng)都給戳破了,老虎仔也是臉紅脖子粗,實在很不甘心。

我就不信了,十幾個師的大兵團,怎么就網(wǎng)不住一個土肥原呢?

在指揮部里來回踱了幾圈之后,薛岳忽然頓悟。

從第一次失敗的教訓來看,恐怕還是嘴張得太大,空隙太多,以至于土肥原想打哪兒就打哪兒,想往哪兒溜就往哪兒溜,而名為鐵壁合圍,各部隊卻進展不一,有的快有的慢,有的賣力有的懈怠,難怪圍不成呢。

薛岳頒下令來,重新發(fā)動總攻擊,這次要先割,將土肥原師團分割包圍于各個孤立據(jù)點,然后再砍,大家實行“承包責任制”,一人攻一個點,這樣誰畏縮誰出力,全都能看得清清楚楚,沒人能偷得了懶。

5月25日晚,薛岳一聲令下,第二次合圍驟然啟動。

割下去的第一刀并不用薛岳費多大勁兒。土肥原既要突前,又要守后,從羅王車站到蘭封,再到黃河南岸,全要布兵,他統(tǒng)共一個師團,哪里鋪排得開,因此其部隊本身就很分散。薛岳此舉,可謂切中要害。

剩下來就是要可著勁兒砍了。

發(fā)起首次合圍,薛岳在部署時,把魯軍和商震都放了進去,這回明白過來了,后面這些老兄打個下手可以,若要他們啃硬骨頭或獨當一面則幾乎是自欺欺人,有時反而還可能誤事。

這回不要幫工,全要能赤手屠熊搏虎的大師傅。

薛岳首先要攻克的是由土肥原親自坐鎮(zhèn)的羅王,包括羅王車站和羅王寨。這里是土肥原侵占開封的橋頭堡,也是蘭封之后,擋在豫東隴海走廊上的最后一道關卡。

李漢魂認為將軍被俘應該自殺此關不破,隴海線就無法順利通車,而被隔斷于商丘的列車和物資也都將落于敵手。

薛岳把這個活兒交給了李漢魂和他的東路軍。

李漢魂,廣東吳川人,畢業(yè)于保定軍校第六期,時任東路軍總指揮。

在粵軍將領中,李漢魂與薛岳、葉挺是同一期的,亦稱將才,內戰(zhàn)時期,一直擔任張發(fā)奎的副手。張發(fā)奎反蔣失敗后,他也成了倒霉蛋,只能和薛岳一樣回家待業(yè)去了。

李漢魂重新出山,不是蒙蔣介石之恩,而是受陳濟棠之召,不過在兩廣事變中,他卻并不滿意陳濟棠的做法,認為大敵當前,不應再驟起內戰(zhàn),以致骨肉相殘。

先“忠諫”,“忠諫”不聽,李漢魂便封金掛印,辭職走人。比之于很多找各種“正當理由”朝自己恩主開火的仁兄,此舉已屬相當可貴。

李漢魂的第六十四軍調赴武漢后,原先是歸屬葉肇指揮的,但從李漢魂本人到他的部下,對這一安排都極不服氣。

不光大家同為軍長,屬同一級別,更主要的是他認為葉肇在南京保衛(wèi)戰(zhàn)中的表現(xiàn)十分不堪,突圍時竟然連部隊都找不到,不僅“單身突圍”,還混成難民,成了鬼子俘虜。

將軍被俘,就應該自殺!

這個標準當然是太高了一些。軍書上沒有哪一條規(guī)定說戰(zhàn)將是不能做俘虜?shù)模绹鴮④娺€進過日軍的集中營呢,何況葉肇最后好歹也逃了出來,但李漢魂不管這些,在他看來,老葉這家伙已令粵軍蒙羞,怎么還好意思來領導我呢?

參加蘭封會戰(zhàn),歸入薛岳兵團,對李漢魂來說等于是一種解脫,因為他不必再跟著葉肇丟臉了。

第六十四軍是最早到達商丘的,一到這里,李漢魂就不由得激動起來。不僅因為這里是北伐故地,還緣于歷史上此處出過“張睢陽齒”。

安史之亂,被譽為“唐代岳飛”的張巡領不足萬人之眾,死守睢陽(即今商丘),大小四百余戰(zhàn),殺傷叛軍無數(shù),使安慶緒被阻于城外達十月之久,始終不得前進一步。

在那場舉世罕見的大動亂中,曾繁盛一時的關中自此寥落,直到近代都未能復振,而運河、江淮獨存,張巡之功大矣。史載,張巡“每戰(zhàn)眥裂齒碎”,因此文天祥才會在《正氣歌》中將“張睢陽齒”收入其中,作為自己的精神偶像。

大難,我們的祖先也一次次地遭遇過,但先賢們又是何等的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