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多快好省
試想我請你來玩兒一個非常簡單的賭博游戲。你面前擺放著4副紙牌,其中兩副為紅色,兩副為藍色。這些紙牌中的每一張牌都有可能導致你贏取或輸?shù)粢还P錢,而你要做的,就是從4副牌中任意翻牌,以求贏取最大收益。但在開始時,你并不知道紅色紙牌其實是個風險較大的雷區(qū),其代表的賞金較高,但罰金也高。藍色紙牌中的牌能為你循序漸進地帶來50美金的不錯收益,同時罰金也適中。說白了,只有從藍色紙牌里抽牌,你才能贏到錢。但問題是,你需要多久才能搞清楚局勢呢?
幾年前,艾奧瓦大學的一組科學家嘗試了這個實驗,他們發(fā)現(xiàn),在翻開約50張牌后,大多數(shù)人都會對游戲的局勢產(chǎn)生一種直覺。雖然并不明晰自己為何會傾向于藍色紙牌,但當時的人們已十分確定,此牌是較好的選擇。在翻開大約80張牌后,大多數(shù)人都能夠理解玄機所在,并能具體闡明為何紅色紙牌不是贏錢的好選擇。個中道理顯而易見:人們由經(jīng)歷產(chǎn)生思考,進而總結出理論,最終再進行兩兩相加。這就是我們的學習方法。
但艾奧瓦大學的科學家們并未就此停止,而接下來的實驗也正是令人百思不得其解之處??茖W家們將每位賭博者與一臺機器連接,以測量他們手掌皮下汗腺的活動。與我們身體上大部分的汗腺一樣,手掌汗腺能夠?qū)毫蜏囟茸鞒龇磻?,這就是我們在緊張時手感到汗涔涔的原因。艾奧瓦大學的科學家們發(fā)現(xiàn),賭博者在翻開第10張牌時就對紅色紙牌表現(xiàn)出了壓力反應,這比他們所陳述的對紅色紙牌產(chǎn)生不祥預感的時間,要早了40張牌。更為重要的是,賭博者的行為在手掌開始出汗之前就起了變化,他們愈發(fā)傾向于藍色的紙牌,從紅色紙牌里抽取的牌逐漸變少了。也就是說,賭博者在意識到自己弄懂了游戲之前,其實就已經(jīng)把游戲吃透了。遠在從意識層面上理解應該采取哪些調(diào)整措施之前,他們其實已經(jīng)作出了必要的調(diào)整步驟。
誠然,這項實驗僅僅是個簡單的紙牌游戲,只涉及了幾名實驗對象和一臺壓力探測器,但這不妨礙其成為揭示人們思維方式的一個強有力的示例。在這個實驗創(chuàng)造出的場景中,賭注豐厚,事態(tài)疾如旋踵,參與者需在瞬息之間理解諸多聞所未聞、令人費解的信息。那么,此實驗的意旨何在呢?這個實驗實際上告訴我們,在與此實驗類似的場景中,我們的大腦為了理解局勢,會采取兩種截然不同的策略。第一種我們最為熟悉,即運用意識,或者說思考我們所擁有的經(jīng)驗知識,并從中得出答案。此策略需要我們翻出80張紙牌才能見效,因此,這雖然合乎邏輯且精確可靠,但卻緩慢費時且需要大量信息。不過,我們還有第二種策略。此種策略耗時很少,只需抽取10張牌后就開始生效了;除此之外,這種策略還很靈敏,幾乎立馬就能幫你悟出紅色紙牌中潛伏的危險。然而,這種策略有個弊端,其運作的過程——至少在剛開始時——全部是在意識層面之下完成的,其傳遞信息的渠道既不合常理又間接迂回——比如我們手掌的汗腺。采用此策略時,我們的大腦還沒來得及通知我們,就已擅自作出了決定。
伊芙琳·哈里森、托馬斯·霍文以及希臘的專家們采取的就是上述兩種策略中的后一種。他們并沒有將能想到的所有數(shù)據(jù)一一權衡,而是僅僅分析了一瞥所能得出的信息。認知心理學家戈爾德·吉格瑞澤(Gerd Gigerenzer)喜歡將這種思考方式稱做“多快好省法”。 僅僅通過一瞥,這些專家們大腦的某些部分便立即完成了一系列演算,于是,在任何意識層面的想法浮出水面之前,這些人已經(jīng)感覺到了什么,就如賭博者手掌出汗時突如其來的刺癢一樣。對于托馬斯·霍文來說,帶來這種感覺的是他腦中突然閃現(xiàn)的“新”一詞;對于安格洛斯·迪里夫瑞亞斯來說,則是那股“直覺產(chǎn)生的厭惡感”;而在格奧爾格斯·頓塔斯,則是與立像之間猶如隔著一層玻璃的感受。這些人明白他們?yōu)楹斡羞@些感悟嗎?當然無從知曉。但他們就是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