僧人望月,則以月之寧靜、空明譬喻佛性真如,以月之圓、滿代言佛法圓融、法喜充滿。
因此,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總結(jié)道:“以我觀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p>
比丘尼無盡藏對(duì)六祖慧能說:“我研讀《涅槃經(jīng)》多年,卻仍有許多不解之處,希望得到你的指教?!?/p>
慧能說:“我不識(shí)字,請(qǐng)你把經(jīng)讀給我聽,這樣我或許可以幫你解決一些問題?!?/p>
無盡藏笑道:“你連字都不識(shí),怎談得上解釋經(jīng)典呢?”
慧能說:“佛法真理,與文字無關(guān)。真理好像天上明月,文字只是指月的手指。手指可以指出明月的所在,但手指并不就是明月,看月也不一定必須透過手指,不是這樣嗎?”
于是,無盡藏就把經(jīng)文讀給慧能,慧能聽一句給她解釋一句。困擾無盡藏的問題,就在這一讀一講間如雪融化。
漫步途中,天高月小,周遭寂靜,黑黝黝的群山,風(fēng)拂木葉,沙沙作響。
這份清涼的圓滿,深入雪山修行的釋迦佛、在九華山巖棲澗汲的地藏化身金喬覺,以及歷代居山間草庵修行的祖師們,他們肯定都曾強(qiáng)烈地感受過。
月掛天心,露洗碧空,近山遠(yuǎn)山,深邃寧靜,萬籟沉寂,心境湛然。
世界上所有的月夜,各不相同。在大覺寺,我嘗到了月亮的味道。光明,清涼,寧靜,自足,柔和,平等。
這也是大覺寺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