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停下來,南泉睡眼惺忪望著窗外:“九華山在哪里?”
我問他:“你看看,這哪里不是九華山?”
一句話,逗得幾個人都笑起來。
看來蘇東坡所說“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者,在這世上,依然大有人在。
就這樣,一路峰回路轉(zhuǎn),過橋越溪,上坡下坡,不知不覺,車到大覺寺。
當(dāng)家?guī)熥趯W(xué)法師正在寺中經(jīng)行。見我們下車,他雙手合十,微笑著迎上來。
夜行列車,一路奔馳。列車晃動,如同搖籃;燈光昏暗,鼾聲四起。我鋪上臥讀。
一本書中長長短短的篇章,猶如一朵朵花。對于得閱讀之趣的人,一本書簡直就是一座花園。人在旅途,有書讀,如同攜帶一座花園旅行。
在精神花園中,行至夜深,眼睛倦了。我合上書本,熄滅燈盞,凝神仰臥。聽著列車咔噠咔噠的行進(jìn)聲,不一會兒,進(jìn)入了夢鄉(xiāng)。
清晨,在移動的床上醒來。我們已從燕北來到江南。
窗外,遠(yuǎn)山近樹,風(fēng)物大異。而且,果然在下雨。
取下與我同行的圣·埃克蘇佩里《小王子》,在扉頁上,寫下幾行文字。
買了數(shù)年,一直未能細(xì)讀。去九華山,在書架上尋書時,見到《小王子》,心中一動。遂取下,放進(jìn)行囊,請“小王子”與我同行。早晨醒來,車窗外果真在下雨。昨夜,好像在夢里見到了“小王子”。我欣喜地問他:“你怎么到我夢中來了?”“小王子”說:“外面在下雨,我實(shí)在找不到地方躲雨了。抱歉。”
車抵合肥。跟隨熙熙攘攘的人群走出火車站。
褲兜里的手機(jī)響了。來接我們的司機(jī)小王正在站前廣場等候。
自合肥來九華,車行高速,一路平坦,與北方平原無異。
上午十時,車到九華山下,隨盤旋的山路,由低而高前行。山路彎多,坐在車?yán)?,晃來晃去,頭有些暈。青翠竹林,不時于窗外一閃而過,此刻卻沒有心情細(xì)看。山路逼仄處,迎面而來的車輛,幾乎與我們擦肩而過。久居平原,乍見這陣勢,心里多多少少有些緊張。路又由高而低,車過九華街,沿山路行向后山。
司機(jī)小王駕車行走山路如履平地。同行者小說家南泉、畫家南溪,一路鼾聲輕微,一片混沌。唯有我這個睡不著的清醒者,手心里緊抓著一把汗。
在大覺寺客房,安頓好行囊,洗卻一路風(fēng)塵,已近晌午。
踱到寺右側(cè)的平臺,駐足望遠(yuǎn),滿目青山。遠(yuǎn)些的,青山原不動,白云任去來;再遠(yuǎn)些的,層巒疊嶂,形如中國水墨畫用大寫意手法勾勒出的線條;目光所及的遠(yuǎn)處,山色一片深藍(lán);再遠(yuǎn)些,云蒸霞蔚,蒼茫天地,合為一體。
遠(yuǎn)遠(yuǎn)傳來汽車引擎聲,一輛白色凌志車顛簸著開過來,停在我身邊。梵音摘下墨鏡,探頭車窗外,微笑著同我打招呼。
午齋簡單,山野菜、糙米飯,典型的佛家滋味。
飯后,梵音問:“是想睡個懶覺,還是跟我去拜訪一位奇人?”
天色幽藍(lán),我們從轉(zhuǎn)身洞與果勇法師告辭?;氐酱笥X寺時,天已經(jīng)完全黑了。南泉、南溪、梵音去吃晚飯,我有些疲憊,倒在床上,沉沉睡去。
門廊的燈,不知何時亮了起來。整間客房像用空的油漆桶,黑乎乎一片。一縷昏黃的燈光,透過窗簾的洞,在墻面上照出一圓淺白。
像往昔讀《八大山人畫集》時見到的一串花鬘。無依無傍,在紙中央。
我醒了,但沒有起身,靜靜地躺著,慢慢地回想。那串花鬘,由十余朵含苞的芍藥,首尾相接成一個圓。每朵花,是一張笑臉,放出喜悅的光芒。雖然十余朵花相互作伴,但整串花鬘是孤獨(dú)的。
這串花鬘,像釋迦佛演說的“諸法緣起”。
在此世間,沒有一件事物可以孤立存在。有許多可見的不可見的、可感的不可感的線,讓它與其他事物間,有著千絲萬縷的、“因、緣、果”的緊密聯(lián)系。如一粒樹籽(因),依靠土地、陽光、雨露(緣),長成大樹(果);遞進(jìn)一下,大樹被伐(因),工人加工為木材(緣),做成家具(果)
今夜在大覺寺醒來,也有因,有緣,有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