扳倒“凡是派”為什么如此重要
毛澤東去世后,中共領導層圍繞中國走什么道路的問題展開了激烈斗爭。當時,在中央高層,有人提出了“兩個凡是”,并寫入1977年2月7日《人民日報》、《紅旗》雜志、《解放軍報》發(fā)表的《學好文件抓住綱》中:“凡是毛主席作出的決策,我們都堅決維護,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們都始終不渝地遵循?!比糇裱皟蓚€凡是”,中國不可能走上改革開放之路,當時鄧小平還沒有正式被平反,恢復工作。但黨內以葉劍英為代表的元老派力主為鄧小平平反,盡快恢復鄧小平職務。1977年5月24日,兩位中央同志與鄧見面,鄧小平發(fā)表了主題為“‘兩個凡是’不符合馬克思主義”的講話。
鄧小平說:“前些日子,中央辦公廳兩位負責同志來看我,我對他們講,‘兩個凡是’不行。按照‘兩個凡是’,就說不通為我平反的問題,也說不通肯定一九七六年廣大群眾在天安門廣場活動‘合乎情理’的問題。把毛澤東同志在這個問題講的移到另外的問題上,在這個地點講的移到另外的地點,在這個時間講的移到另外的時間,在這個條件下講的移到另外的條件下,這樣做,不行嘛!毛澤東同志多次說過,他有些話講錯了。他說,一個人只要做工作,沒有不犯錯誤的。又說,馬恩列斯都犯過錯誤,如果不犯錯誤,為什么他們的手稿常常改了又改呢?改了又改就是因為原來有些觀點不完全正確,不那么完備、準確嘛。毛澤東同志說,他自己也犯過錯誤。一個人講的每句話都對,一個人絕對正確沒有這回事情。他說:一個人能夠‘三七開’就很好了,很不錯了,我死了,如果后人能夠給我以‘三七開’的估計,我就很高興、很滿足了。這是一個重要理論問題,是個是否堅持歷史唯物主義的問題。徹底的唯物主義者,應該像毛澤東同志說的那樣對待這個問題。馬克思、恩格斯沒有說過‘凡是’,列寧、斯大林沒有說過‘凡是’,毛澤東同志自己也沒有說過‘凡是’?!?/p>
鄧小平對“兩個凡是”的批判,話雖不多,但道理很透徹。他用馬、恩、列、斯、毛都會犯錯誤,都是人而不是神來說明“兩個凡是”注定是不可行,也是行不通的。
現在看來,“兩個凡是”十分愚蠢。但在將毛澤東視為神的年代,要人們立刻擺脫“文化大革命”加在人們身上的精神枷鎖,是十分困難的。不過,鄧小平的內部講話,還是不脛而走,它像利劍刺中了“凡是派”的要害?!胺彩桥伞弊龀隽瞬坏靡训耐藚s。1977年7月中共十屆三中全會恢復了鄧小平先前的黨政軍所有職務。鄧小平的復出,使中國共產黨又有了主心骨。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要打破思想僵化的堅冰,讓中國共產黨真正回到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上來,沒有一次真正的思想大解放,還是不行的。真理標準的大討論就應運而生了。
1978年5月10日,中央黨校的內部刊物《理論動態(tài)》第60期,刊登了胡耀邦審定的文章《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第二天,《光明日報》公開發(fā)表了這篇文章,署名是:本報特約評論員。當天,新華社將這篇文章作為“國內新聞”頭條,轉發(fā)全國。5月12日,《人民日報》和《解放軍報》,以及少數省級黨報全文轉載了這篇文章。到5月13日,全國多數省級黨報轉載了此文。
這篇文章闡明,實踐不僅是檢驗真理的標準,而且是“唯一標準”;實踐不僅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而且是檢驗黨的路線是否正確的“唯一標準”。這篇文章的發(fā)表,在全國引起強烈反響,由此引發(fā)了一場大討論,大爭論?!秾嵺`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的文章發(fā)表后,立即遭到嚴厲的指責?!胺彩桥伞闭f這篇文章在理論上是錯誤的,在政治上很壞很壞,意圖砍倒毛澤東思想這面大旗。中央主管思想理論工作的領導人則一再召開會議,批評指責特約評論員和胡耀邦,還下禁令,要求“下不為例”。
就在這個關鍵時刻,鄧小平于6月2日在全軍政治工作會議上發(fā)表了針對性很強的講話。他回顧了新中國建立前毛澤東為全黨確立實事求是思想路線的重要歷程。毛澤東一系列文章,如1930年寫的《反對本本主義》,1937年寫的《實踐論》、《矛盾論》、《中國革命戰(zhàn)爭的戰(zhàn)略問題》,1942年寫的《改造我們的學習》、《整頓黨的作風》、《反對黨八股》等無不閃爍著“實事求是”的思想光輝。鄧小平反復強調“實事求是”才是毛澤東思想的出發(fā)點、根本點。高舉毛澤東思想大旗,就要堅持“實事求是”這一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的基本原則。這次講話再一次尖銳地批判了“兩個凡是”,對剛剛興起的真理標準大討論形成了有力支持。
當時的中央軍委秘書長羅瑞卿與胡耀邦一起指導中央黨校一位同志撰寫了《馬克思主義的一個最基本的原則》一文,全面批駁了“凡是論”的觀點。這篇文章作為《解放軍報》特約評論員文章,在1978年6月24日發(fā)表,《人民日報》在同一天刊登,《光明日報》于25日轉載。這篇文章的密集發(fā)表,是對真理標準討論的又一次有力支持。
隨后,真理標準大討論在理論界、政界、軍界廣泛展開,從上到下,從內到外,產生了一次思想大解放。這次大解放沖破了“凡是派”強加在人們頭上的緊箍咒。為日后召開十一屆三中全會奠定了思想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