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演你的人生
人生是一次單程旅行,出生是起點,死亡是目的地,走完這一程,生命宣告結束。即使再生,也只是另一次單程。
倪匡的衛(wèi)斯理系列小說有一篇《雙程》,寫的是一個人擁有雙程生命,他活到了72歲,又從72歲往回活,只是,回程的人生都是自己已經(jīng)經(jīng)歷過的。擁有回程生命,突破死亡,能夠第二次重生,這是福還是一種折磨?
誰都不知道以后的人生怎么發(fā)展。若遇到一個熟知你未來的人,他可以告訴你未來的每一步,你能知道自己未來每一天所發(fā)生的事情。這是應該歡呼擁有這樣的精準人生預測還是該拒絕?
對于前者,重新復制自己所走過的路,是一種折磨。對于后者,生命就像讀舊報紙,沒有絲毫的新鮮感。
然而,若真能遇到一個人,他真誠地幫助你,在你的人生旅途中適時給予指點,不用受 “復制人生”的折磨,也無須忍耐“舊報紙人生”的乏味,但你依然可以非常容易地掌控人生,讓自己的人生路走得更從容。如此,真是一件幸事!
本書的主人公陶然就遇到了這樣一個人。陶然,26歲,像許多這個年齡段的年輕人一樣,承受著諸多事業(yè)、生活的壓力。一次偶然的機會,他遇到了50年后的自己,也就是書中的老者。雖然名為未來的自己,然,老者的到來不在于泄漏人生天機,他把自己當成陶然的人生導師,與他進行了四次人生主題交流,暢談人生的長度、寬度、廣度與高度,全方位為他釋疑解惑,舒緩壓力,助他重回人生正軌。也正是在老者的指引下,陶然的人生變得平和、飽滿。
其實,在現(xiàn)實中,我們每個人的身邊都有這樣一位老者,因為,他就是另一個“我”,或者說是潛意識中的自己。他一直深藏在我們的內心。每當我們遇到難題時,他就會出來,他出現(xiàn)的目的就是為了指路,讓我們不至于在
人生的迷霧中走失。
自己才是最好的導師。只是,似乎很多人都不明白這一點。
我們看到太多的抱怨、浮躁、嫉妒、逃避、長吁短嘆、自以為是、好高騖遠、自暴自棄。我們總是聽到,“如果讓我的人生重來一次,我肯定會好好把握機會”;“上帝啊,讓我看見自己的未來吧,希望不要像現(xiàn)在這樣糟糕”……這樣的人沒有意識到自我的存在,內在的自我還沒有覺醒,因為,面對不如意的現(xiàn)狀,期望更好的未來,規(guī)劃、管理人生才是正道。
我們有且只有一個人生,第一次擁有,也是最后一次擁有。如何把握這唯一且短暫的人生?有效開發(fā)、規(guī)劃和管理它,讓過去的經(jīng)驗指導現(xiàn)在,讓現(xiàn)在的覺悟指引未來。
規(guī)劃人生,就像導演一部屬于你自己的人生大片,而且編劇、主角都是你自己,劇情的每一步發(fā)展都在自己的掌控中。而只有掌控自己的人生,才能導演未來的自己!
規(guī)劃的人生不一定絕對輝煌,但一定有意義。人生本沒有意義,只有經(jīng)你定義的人生才有意義。而“定義”的源泉就是你的規(guī)劃。
其實,生涯規(guī)劃、人生管理的本質就是自度。
為了更好地理解“自度”,我們可以欣賞一個小故事:
一個信徒在屋檐下躲雨,看見一位禪師正撐傘走過,于是就喊道:“禪師!普度一下眾生吧!帶我一程如何?”
禪師道:“我在雨里,你在檐下,而檐下無雨,你不需要我度。”
信徒立刻走出檐下,站在雨中,說道:“現(xiàn)在我也在雨中,該度我了吧!”
禪師回答:“我也在雨中,你也在雨中,我不被雨淋,因為有傘;你被雨淋,因為無傘。所以不是我度你,而是傘度我,你要被度,不必找我,請自找傘!”
禪師不肯借傘,這是禪師的大慈悲——不要把希望寄托在別人身上,而應該靠自己,學會自度。
佛度眾生,只是眾生按照佛法的指示自救、自悟、自度而已。懂得規(guī)劃,表示開始醒悟,也就是在度自己,正所謂“悟者自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