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不要用別人的標準來衡量自己

年輕人一定要懂得的人生規(guī)劃 作者:冠誠


20幾歲的時候,我們總是習慣用傳統(tǒng)方式去判斷,習慣按大多數(shù)人的思考模式去解決問題。這也沒有什么大錯,人總是習慣走熟悉的路。人活著往往是活給別人看的,按照別人的價值觀和審美觀來衡量自己的對錯也就不足為奇了。只有按照大家都認同的價值觀生活,別人才不會說三道四,也會讓自己熟悉的人滿意。但是,如果能讓所有人滿意的話,唯一不滿意的就可能是我們自己了。沒有了自己的價值觀,我們就會淪為別人的附庸。

當你遇上害怕做的事情時,只要敢試一試,就會覺得并沒有什么,也沒有你原先想象的那么可怕。

剛加入微軟的時候,李開復(fù)在比爾·蓋茨面前總不敢講話,他非常擔心自己說錯話。

有一次,比爾·蓋茨召集召開改組會,會上每個都要發(fā)言。李開復(fù)當時想,既然一定要講,那就大膽地說吧。于是,他鼓足勇氣說:“在我們這個公司里,員工的智商比誰都高,但我們的效率比誰都差,因為我們整天改組,而不顧及員工的感受和想法。在別的公司,員工的智商是相加的關(guān)系。但當我們整天陷在改組‘斗爭’里的時候,我們員工的智商其實是相減的關(guān)系……”

會后,很多同事給他發(fā)電子郵件說:“你說得真好,真希望我也有你的膽量這么說。”結(jié)果,比爾·蓋茨不但接受了李開復(fù)的建議,改變了公司這次的改組方案,并在與公司副總裁開會時引用他的話,勸大家開始改變公司的文化,不要總是陷在改組“斗爭”里,造成公司的智商相減。

從此,李開復(fù)再也不懼怕在任何人面前發(fā)言了,并且走向了成功。

這件事充分證明:沒有試過,怎么知道你不能。嘗試可能會遇到失敗,但不嘗試則沒有成功的希望。從這個意義上說,不敢嘗試才是最大的失敗。機會總是在于創(chuàng)造、在于尋找、在于發(fā)現(xiàn)。不去嘗試一下,不試著去做一下,人生之路就不會寬廣。

對自己的出身和家庭,我們無法選擇。但是,我們可以選擇自己的人生之路,可以選擇自己的生活方式。對于自己的命運,我們完全可以自己去設(shè)計、去改變。生命的意義就在于要創(chuàng)造自己,走出一條真正屬于自己的路。

如果總是以一種固定的模式去生活,結(jié)果就是我們不去嘗試很多事情,因為我們不需要去思考,不去想就不可能做到。有時即使想到,也會懼怕和懷疑而沒有勇氣去做。想做大事,有時并不需要有許多明確的目標,也不需要我們想太多,而是需要我們行動得非???,有時甚至連目標是什么都可以不知道。但我們必須不斷地去嘗試新的事物,大膽接受新的信息,直到對自己所做的選擇有把握為止。

為了不讓自己后悔,就必須給自己一個無悔的過程。有了無悔的過程,才會有一個無悔的結(jié)果。多做自己沒有做過的事情,才有可能讓我們不至于總在原地打轉(zhuǎn),總在一個小圈子里生活。只有離開原地,我們才能發(fā)現(xiàn)一個屬于自己的新地方。

不要總是聽別人在說什么,也不要想別人怎么看我們。人的命運應(yīng)該掌握在自己手中,人生之路是在自己的腳下,怎樣去走應(yīng)該自己去決定。思路決定著人生的出路,多一個思路,就多一條人生的出路。多做自己想做的事,多做自己沒有做過的事,才是我們最應(yīng)該去做的事情。

用別人的標準來衡量自己,但別人的標準卻未必適合我們。如果想做什么,總是習慣問別人,我可以去做嗎?我夠條件了嗎?那么,別人給你的回答幾乎都是否定的,那樣我們就會依照別人的判斷選擇放棄。在別人的目光下生活,永遠活不出真正的自我。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