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何先生是一位退休職工。2006年6月,他通過推銷中介了解到一家公司在銷售原始股。為此,何先生還專門上網(wǎng)查詢,看到了公司上市名稱、美國上市價格、一年后預(yù)計價格等信息,其中美國上市價格是每股16~20美元,一年后預(yù)計價格為每股30~60美元。而當(dāng)時給何先生報出的價格是每股元人民幣。公司還特別承諾,如果上市失敗或停止上市,一年內(nèi)不能掛牌,回購全部股權(quán)。這下可給何先生吃了定心丸。于是,他拿出積蓄的10萬余元購買了2萬股。然而直到今天,該公司也沒有上市(摘自2007年7月26日《北京晚報》)。
黑基金陷阱
2006年被稱為基金年,很多“基民”賺錢賺得比股民開心,因此人們對基金這種投資方式充滿了熱情。伴隨著基金投資熱,非法的“黑基金”出現(xiàn)了。下面,我們來看看張女士的故事。
張女士是大連市一名退休工人,她和女兒、女婿一家人本來一直過著幸福安定的生活。2006年12月14日,這種幸福安寧的生活被一只叫做“美國金手指”的網(wǎng)絡(luò)基金完全打破了。由于購買這只基金,在短短四五天的時間內(nèi),張女士的10萬元積蓄血本無歸。從這天起,張女士變得苦悶甚至茶飯不思,原本感情很好的女兒和女婿的關(guān)系也一天天惡化,后來兩人天天吵架,最后以分手告終。原本以為可以大賺一筆,為何血本無歸、家庭破碎?
事情發(fā)生在2006年11月28日,張女士偶然碰到一個熟人。這個熟人對她說:“大姐啊,現(xiàn)在網(wǎng)上有個基金相當(dāng)不錯,你要是投8 000元,每天給你返還400元,相當(dāng)于你可以得到300%的利?!边@是一筆多么可觀的收益啊,比存銀行劃算多了。剛開始的時候,張女士還有一點(diǎn)懷疑,心想天下哪有這么好的事?為了進(jìn)一步了解此事,張女士第二天跟隨那個熟人來到了一個教授家。當(dāng)她們到了的時候,房間里已經(jīng)有很多人,他們都拿著成捆的錢,有已經(jīng)獲得了收益的,也有新投入的。這只基金以美元為計算單位,投資100美元可以得到200%的總收益;投資1 000美元可以得到250%的總收益;投資2 000美元可以得到300%的總收益;投資3 000美元可以得到400%的總收益。張女士終于心動了,當(dāng)即到銀行取了8 000元,購買了基金,12小時后,張女士就收到了400元的投資收益。她想,這回可是遇見好的投資項目了。張女士在2006年12月9日又追加了萬元投資,她的女兒在她的建議下,背著丈夫投入了7萬多元。就在母女二人為遇到如此高收益的投資項目興奮不已的時候,2006年12月14日,“美國金手指基金”的網(wǎng)頁突然打不開了。張女士如夢初醒,立即意識到自己被人騙了,她和女兒10多萬元的所謂投資一夜之間血本無歸(摘自2007年4月23日《中國電視報》)。
非法集資陷阱
2007年3月29日,浙江金華市警方接到群眾報案,稱家住市區(qū)、年僅29歲的董某以做生意能賺錢為名,許諾以高額利潤四處借錢。報案人是董某的親舅舅。自2006年11月起,他先后被董某以做生意為名,借去1 000多萬元。雖然多次催討,仍有100多萬元沒有歸還。警察馬上趕到董某的住處,發(fā)現(xiàn)董某被二三十名上門索債的債主圍著。當(dāng)日,警方即對董某以涉嫌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立案偵查。
經(jīng)過近3個月的調(diào)查,警方初步查明,自2006年5月以來,董某謊稱自己經(jīng)營煤炭、水泥、建筑工程等業(yè)務(wù),向社會公眾誘吸了巨額資金。董某借錢周轉(zhuǎn)時間短,往往不超過一個星期,但回報高,10萬元過手兩三天即付上萬元利息。案發(fā)前幾個月,董某近乎瘋狂,只要能借到錢,“利息”翻倍給付,借10萬還20萬,借20萬還40萬。受利益驅(qū)使,朋友帶朋友,親戚帶親戚,借錢給董某的人越來越多。為了能搭上“暴富快車”,有些人想方設(shè)法和董某攀關(guān)系,甚至利用職務(wù)之便,挪用民工工資借錢給董某。在眾人的追捧之下,董某集資詐騙的金額就像滾雪球,越滾越大,從幾十萬滾到幾百萬、幾千萬,乃至上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