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本性的工作是在大的框架內(nèi)實現(xiàn)小的目標。
—E·F·舒馬赫《小的是美好的》
怎樣做到泛而不濫女演員杰妮安·加羅法羅最近在家庭影院亞洲頻道(HBO)的《搞笑時光》節(jié)目中拿我們開涮:“他們就要把星巴克開進我家客廳里了?!?/p>
我們倒挺喜歡這句話,把它改編后用到瓶裝星冰樂的一個廣告畫面里,一個女人站在一塊空地上,標題是“開星巴克的好地方”。
這樣的句子雖然好玩,可是卻點中了星巴克最脆弱的穴位。我們開了那么多的店,以致人們都覺得我們無處不在。公司越大,這樣的危險也越大,因為個性也隨之磨滅—無論是對伙伴還是對顧客。如果說星巴克的競爭優(yōu)勢一直是我們與伙伴的互信關系,那么當公司從萬人發(fā)展到5萬人時,如何還能把這一優(yōu)勢保持下去?
毫無疑問,在我的腦子里,星巴克不難實現(xiàn)它的財務目標??墒?,問題在于,我們在繼續(xù)擴張的同時,是否也能把自己的價值觀和指導準則完好無損地保持下去。在我看來,如果我們把自己獨有的以人為本的價值觀作為代價以換取利益,那么即便達到20億美元的收益,也是一個敗局。
如何能在做大以后還能保持人際關系的親和狀態(tài)呢?這是我作為星巴克領導人所面臨的最棘手的難題。
在終極意義上,要實現(xiàn)上述理想似乎是一個不可能的悖論。但我們嘗試了。如果我們不去嘗試,星巴克只不過又成了一個連鎖銷售的龐然大物而已。我已經(jīng)下過決心,永遠不會讓公司出現(xiàn)這樣的局面。
一個企業(yè)做大了能夠不成為“大公司”嗎?
在美國,一般來說小企業(yè)是令人羨慕的,而大企業(yè)往往令人望而生畏。原因也許在于美國人強烈的個人主義傾向。然而,公司越小,卻越是容易成功地發(fā)展為大企業(yè)。那么,它是不是到一定時候就該受人指責了?
如果在一個特定團體的社交場合向別人打聽:“你對大企業(yè)印象如何?”你幾乎馬上會得到一連串的負面評價。他們也許會憤憤然地提到??松镜耐郀柕缕澨栍洼喰孤┒斐砂⒗辜雍S蛭廴镜氖录銜牭健笆奘录?,你會聽到“愛河事件”,你會聽到“他們在撒謊”的譴責,你會聽到他們扯到丹尼·迪維圖主演的影片《搶錢至尊》。一句話,在公眾眼里,大公司總是唯利是圖,所以令人恐怖。
那么對小公司又怎么看呢?同樣向那個社交中心的人們詢問,他們會給你一連串完全相反的評價:小公司意味著人們兢兢業(yè)業(yè)地在為生存而打拼;小公司老板總是滿懷善意、體貼顧客;他們中間有些人是從大公司辭職出來的,想以不同的方式過自己的日子。
最后,如果你問:“有多少大公司的行事方式能像小公司那樣呢?”大部分人會這樣回答:“不多吧?!碑斘覀兏嬖V人們,我們想以一個小公司的價值觀為基礎來建設一個大公司,許多人都沒法相信。他們或許會覺得我們是盲目的樂觀主義者,或者會追究我們這樣宣示背后的真實意圖。
星巴克面臨的一個最大的挑戰(zhàn)是打破“大公司不可能好”的思維定勢。如果我們不這樣做,就會失去最初吸引人們向我們投資的價值。
價值觀不隨銷售發(fā)展而枯萎自從星巴克走上快速發(fā)展的軌道后,我們就一直面臨著對此持懷疑態(tài)度的批評。我們大部分人鼓著勁要實現(xiàn)我們的目標,倒也不在意那些批評意見。我們的顧客以經(jīng)常性光顧星巴克的行動和熱情洋溢的意見表示對我們的支持。今天,支持的意見比以往任何時候都強烈。超過500萬的顧客每星期都光顧我們的門店,這些就是投給我們的贊成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