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把握好贊美和批評的尺度(3)

你會對你的電腦撒謊嗎? 作者:(美)克利福德·納斯


當丘腦無法辨認評價的好壞時,比如有些人面無表情地和你說話,丘腦會將信息發(fā)送到大腦更復雜的部位,指示身體作出反應(yīng)。這些更高級的部位會解釋對方剛才說的話,以便作出正面或負面的判斷(比如,辨別贊美還是批評);它們接下來會將信息發(fā)送回丘腦,然后丘腦會指導你作出反應(yīng)。因此,如果你的經(jīng)理走到你的桌子旁,不帶任何笑容,不帶任何感情色彩地告訴你你將會得到很多獎金,你的喜悅之情會比經(jīng)理面帶微笑、以激動的聲音告訴你這個好消息來得慢很多。

基于這種人類本能的反應(yīng),我們會判斷我們所遇到的人和事是好的還是壞的,而人們一生的時間都在贊美或批評他們所遇到的每一個人。當我們還是小孩時,你能聽到“乖孩子”和“那樣不對哦”的評價。在教一個人騎自行車、投籃、開車時,你的言語中往往包含了關(guān)于這個人學得好或者不好的下意識的判斷。我們平常的討論通常包含了關(guān)于你喜歡還是討厭他人、你認為一些人聰明還是笨拙、一位運動員的表現(xiàn)應(yīng)該受到喝彩還是被喝倒彩的信息。關(guān)于穿什么衣服、和誰約會、從事什么工作的建議都暗示了贊美或批評的信息。語調(diào)、纏綿的一瞥、頭的傾斜都說明了他人希望你繼續(xù)還是停止某種行為。我兒子馬修,把這類事情考慮得更簡單:“如果別人連名帶姓叫你,說明你麻煩大了。”

“抬高自己,貶低別人”的評價習慣

雖然正面和負面評價的尺度被清楚地植入我們的評價以及溝通方式之中,一些人還是相信我們可以通過努力消除這種尺度。我曾為一個公司做咨詢顧問,這個公司堅持認為我的建議應(yīng)當“避免評價,只需簡單地表明為達到目標我們所要付出的努力?!北M管如此,大部分看起來“中性的”字眼仍然有正面或負面的傾向。比如,判斷一位員工是“達到目標”還是“執(zhí)行任務(wù)”?他們是“努力”還是“競爭”?他們是“探索發(fā)現(xiàn)”、“發(fā)現(xiàn)”還是“偶然發(fā)現(xiàn)”了一個問題的解決方法?事實上,語言學家羅伯特·施勞夫和朱莉婭·桑切斯已經(jīng)證明了英語或者西班牙語中只有20%的典型詞匯有著完全中性的含義,其他50%有著否定傾向,剩下的30%有著肯定的傾向。如果你小心翼翼地將你的用詞僅限于20%的詞匯中,會出現(xiàn)什么結(jié)果呢?你會陷入自利性偏差:即便是自尊心不強的人也會相信無論按照什么樣的尺度衡量,自己的能力都比現(xiàn)實中表現(xiàn)出來的要強。

我們想想這種情境,關(guān)于問“你還好嗎”的標準性回答包括“很好”、“不好”、“一般”。臨床心理學家埃米·梅朱李斯及其同事總結(jié)道:數(shù)以百計的研究得出,不管處于何種文化環(huán)境中,大部分人都相信自己比一般人更聰明、更有吸引力:這可不只是烏比岡湖效應(yīng)(用于描述真實而又普遍的人類傾向,即所有人都認為自己各個方面都高于平均水準)里所說的所有的小孩都比平均水平要聰明。幾乎所有人都相信也都認為自己更可能獲得高薪,更不可能患糖尿病,更不可能被隕石擊中,比一般人更不可能離婚。因此,人們將消除所有正面和負面評價的企圖看做負面的,因為他們事實上將“中性的”理解為“負面的”。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