瀘州起義夭折后,革命黨人紛紛潛至成都,欲乘農(nóng)歷十月初九日慈禧皇太后誕辰全省高級官員聚集舉行慶祝之機,占領省城成都,再號召各府州縣響應。當時,在成都聚集的袍哥有五六千人,并準備了周密的起義計劃,約定起義時派人在四門放火為號,將全城主要官員一網(wǎng)打盡。屆期因當局臨時改變了慶祝的地點,并且于附近臨時戒嚴,起義者所縱的火也被撲滅,各路等待消息的起義者因得不到行動的信號,知道發(fā)生變故,只好各自散去,起義遂沒成功。
廣安、嘉定(樂山)的起義,也是由同盟會領導,而以哥老會、孝義會為基本群眾。起義隊伍分為兩支:一支由佘競成召集渠河運鐵船幫400名幫會分子,先期在縣城東門外河街集合,并由廖云從、劉慎終等數(shù)十人潛入城內,以便內應外合攻打保安營,奪取槍彈;另一支由熊克武指揮,率秦炳等人在東門外河壩,攻打知州衙門。但是,在出發(fā)之前,突然發(fā)生變故,起義夭折。
(3)參與保路運動
辛亥(1911)年五月至九月,四川爆發(fā)了震驚全國的“保路運動”,保衛(wèi)川漢鐵路的路權。四川的川漢鐵路主要是通過對全省人民的攤派、收取租股的辦法籌集資金而興辦的,同全省人民的切身利益密切相關,因而四川的保路運動具有深厚的群眾基礎。哥老會作為四川一股強大的社會勢力,首當其沖地卷入到斗爭中來,出現(xiàn)了“眾哥弟振臂一呼,四方響應”的局面。1911年6月17日,四川成立“保路同志會”,公推立憲派的蒲殿俊、羅綸分別擔任正副會長,會上發(fā)表了《保路同志會宣言》。由于四川袍哥的勢力很大,不僅在下層群眾中擁有廣泛的群眾基礎,而且已經(jīng)滲透到了當局的衙門、軍隊和團練之中。于是,在各地建立保路同志會分會時,革命黨人便利用當?shù)嘏鄹绲拇a頭,把群眾吸引到同志會中來。
當時,同盟會沒有武裝,難以獨立發(fā)動武裝起義,為了把保路運動從“文明爭路”引導到武裝斗爭方面來,同盟會聯(lián)絡各地的袍哥,建立以袍哥為主的“保路同志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