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歐陽應(yīng)霽:“蝸居”是一種很好的訓(xùn)練(7)

同胞,請淡定 作者:許驥


■ 香港人并不為“蝸居”焦慮 ■

許: 你的第一套房子有多大?

歐陽: 我現(xiàn)在想起來,第一套房子可能也才不過30平米,真正的使用面積就20多平米,特小的一個空間。我是一個喜歡在廚房里玩的人,那個時候我的廚房,真的像一個走道,基本上只能供一個人進去,甚至是一個人走也有點困難。但是也很好,我開始有這樣一個小小的空間。有了自己的空間,就可以隨意安排。因為房子的結(jié)構(gòu)沒有改動的可能,于是我就把客廳稍微改了改,搭了一個小平臺作臥房,睡在平臺上面,下面還可以放東西。原來的睡房,就變成我的工作室和書房了。就是這么簡單,是很“蝸”的一個“居”。

許: 后來通過自己的努力,房子一點點換成大的?

歐陽: 對。后來我談戀愛,然后跟當(dāng)年的女朋友、現(xiàn)在的太太住在一起了。我們開始慢慢存錢,買房子。其實我們對在香港該住哪里沒有什么概念,沒有想太多,因為畢竟我們還是從“中下階層”走出來的,對那些豪宅什么的完全沒有概念,也并沒有覺得我往后一定要有多大的空間,反正是按自己的生活方式來。因為我們兩個都蠻喜歡旅行,所以不一定會留在香港。我們到處走,走到一個地方,稍微落腳,又繼續(xù)上路。我們到目前這個年紀(jì),已經(jīng)在香港生活了半輩子了,但是還是經(jīng)常會想象一下:“哎,我們下一站要去什么地方?”然后就會去往那邊住上一段日子。我們對“家”的概念并不太“黏”,不會覺得一定要在一個地方,隨自己的生活改變,大的小的房子,對我們來說也沒有太大的關(guān)系。

許: 從“蝸居”開始,慢慢奮斗,這對香港人來說,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大家并不會覺得焦慮,對嗎?

歐陽: 對。老實說,如果要焦慮的話,上一代已經(jīng)焦慮過了,到我們這一代早已接受,這就是現(xiàn)實,并沒有因為這個而有太多的煩惱。因為香港畢竟是這么小的一個地方,大家也習(xí)慣了住房的壓力、工作的競爭,做生意租金也很費力,有太多事情要焦慮,反而不會為“蝸居”太焦慮。你在這樣的環(huán)境里長大,你就會有“彈性”,有適應(yīng)力,這是從小就培養(yǎng)起來的。所以,不太會出現(xiàn)太“戲劇性”的場面,比如為了房子要嫁入豪門,一般人還是比較踏實地去考量。香港人會花比較多的時間和精力在投資上面。但是這個我也不懂,所以我都交給太太處理。

許: 你覺得香港人的居住環(huán)境這么小,香港人快樂嗎?

歐陽: 我覺得香港人在這方面也蠻能夠找到某一種平衡的,一般來說,既然居住的空間這么小,所以就爭取盡量在外頭活動嘍。

許: 香港人好像很少約朋友在家里來見面。

歐陽: 對,會約在一個咖啡廳啊、茶樓啊,這樣跟家人或朋友見面。所以,為什么香港吃的文化水準(zhǔn)這么高,其實跟家里的地方都很小是有關(guān)系的。無論是從家居還是從商業(yè)的角度,都可以體現(xiàn)出來。由于我們真的比較難邀請朋友回家吃飯,于是就在外頭吃;在外頭吃多了,也慢慢爭取不要去裝修太豪華的地方吃;所以有好一批餐館強調(diào)自己是家常小菜,環(huán)境很家常,菜色也很家常,就是為了讓大家的落差沒有那么大。

另外,因為香港小,住房也小,香港人就會爭取更多機會出去旅游,稍微可以平衡一下。有時候一放假,就跑到外頭去。不一定離開香港,也可以是在香港本地,比如香港有很多不錯的公園,平常你不出遠門也可以在家附近走走,我覺得這也是蠻健康的。有機會、有條件的話,就去一些臨近的國家和地區(qū),或者是走到更遠,體驗外面的世界。

住房小的問題,我想在日本也是一樣的。因為日本是一個島,在大城市里居住空間也特別小,甚至是比香港還小。但是他們的文化注重小和精致,所以他們會比香港搞得更細。我們中國人一般都說自己比較“大氣”,習(xí)慣把東西都亂放一堆。

你參照不同的文化,可以對自己的居住空間產(chǎn)生一種理解,最重要的,如果找到平衡點的話,心還真的可以安下來,那就行了。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