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2年,張愛玲離開上海去香港。離開之時,大陸上的政治風氣已使張愛玲似驚弓之鳥。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煩,兩個人約定從此不通音訊。直到20世紀80年代,張茂淵驚喜地在報紙上看到有人以肯定的口吻品論張愛玲的作品,才輾轉找到張愛玲的地址,寫信告訴她:春天似乎要來臨了。1985年,張愛玲屢次搬家,兩人再次失去聯系。直到1987年年初,張茂淵才從柯靈處得到宋淇的地址。立即發(fā)了一封信,信中說:希望先生轉告她急速來函,以慰老懷。張姓方面的親人,唯有愛玲一人。
其實,當時張子靜也在上海,張家不少親戚也在上海。他們家族旁支雜多,當年張茂淵與張愛玲的媽媽黃素瓊出國留洋,在國外兩人最常說的一句話就是:不要往那邊看,那個人好像是我們的親戚。但張茂淵獨獨對這個侄女情深義重。
1990年,臺灣省的《中國時報》創(chuàng)報四十周年,第十三屆“時報文學獎”擴大舉行。報社方面邀請張愛玲重返臺灣,擔任“時報文學獎”的訣審評委,并提出,等會議結束后,將陪她去上海探望姑姑,一切費用由報社承擔。七月一日,張愛玲回信了。從您信上知道時報今年的文學獎更比往年隆重有意義,我如果能參與評判,當然感到榮幸。但是莊信正先生推薦我,我覺得很意外,因為我給他寫信總是不斷地抱怨來日苦短,時間不夠用,實在沒辦法,只好省在自己朋友身上了,所以全都久疏音問。我去過的地方太少,如果有功夫旅行,去過的就不再去了。
言下之意是,臺灣不想來,上海也不想去。那一年張愛玲七十歲,張茂淵八十九歲。
這姑侄倆生活在上海時相依為命,感情素來深厚。遺憾的是,自從1952年始,兩個人就再沒有見過面。張愛玲晚年不愿回上海,旁人或許能給她列出若干理由,但照這兩個張家女人的個性,不愿意回就是不愿意回,哪還有那么多理由。茫茫人世間,如果什么事情都要照顧觀者的情緒,哪還能保持自我的世界。我想,張茂淵雖然遺憾沒有再見到張愛玲,但應該是理解并懂得張愛玲的所作所為的。
1991年,張茂淵在上海病逝,享年九十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