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教會孩子日常交往禮儀(1)

里的家教智慧 作者:木紫


 

《弟子規(guī)》曰:或飲食,或坐走;長者先,幼者后。

長者立,幼勿坐;長者坐,命乃坐。

《弟子規(guī)》說,在吃飯、坐下、走路的時候,要讓長者在前面,年幼的跟隨其后。長輩站著,年輕的人就不能坐下,長輩坐下之后,讓你坐你才能坐。

這句話是在教給孩子怎么講究禮儀?!兜茏右?guī)》里講述禮儀的文字很多,足見古人對禮儀的重視。

禮儀是一項最基本的道德規(guī)范,它是人們在長期共同生活和相互交往中逐漸形成,并且以風俗、習慣和傳統(tǒng)等方式固定下來的。比如,國家有國旗禮儀、國歌禮儀、國徽禮儀、宗教禮儀、民族禮儀;公務員有辦公禮儀;學生有校園禮儀;教師有教師禮儀;社交中有座次禮儀、電話禮儀、名片禮儀和自助餐禮儀。

歌德說,一個人的禮貌,就是一面照出他肖像的鏡子。家長對孩子進行禮儀教育不是一般的禮貌教育,而是一種道德修養(yǎng)。孩子處于心理與行為發(fā)展的關(guān)鍵時期,加強禮儀教育,有助于兒童形成健全的人格。

如果一個人不懂禮儀,不講究禮儀,在一定的情境內(nèi),就會因為失禮而出丑,影響個人形象和交際效果。

父親招待客戶吃西餐,高小光曾經(jīng)在電視中看到吃西餐,覺得有情調(diào),就軟磨硬泡地要求父親帶他一起去。這次是商務交往,父親雖然有點為難,但還是帶他去了。

在去餐廳的路上,他在心里背著父親教的西餐禮儀:“左手拿刀,右手拿叉;吃飯不能發(fā)出切割聲……”到達餐廳后,坐在長長的餐桌旁,刀叉、碗碟、高腳杯、餐巾……和電視上一樣,高小光興奮極了。

這時候,服務員端來一個圓形的器皿,里面盛著漂著檸檬片的清水,服務生在每一位客人的桌上都放了一個這樣的器皿。高小光正好口渴,就端起來喝了幾大口。

這時客人的目光都集中在了高小光臉上,坐在他旁邊的人驚訝地睜大了眼睛,其中有位外國朋友更是表情怪異,高小光不解地看看父親,父親表情很尷尬,臉上一陣紅一陣白,直瞪眼。高小光有點心慌,他們看自己干嗎?一會兒牛排上桌,只見客人們一個個把手伸進那個圓形器皿里,開始洗手……

看到這一幕后,高小光明白了父親為什么那種表情,恨不得找個地洞鉆進去,原來那是洗手的水。高小光都不知道那頓飯自己是怎么吃完的,一個勁后悔當初吃飯前沒有多學習一下吃西餐的禮儀。

禮儀體現(xiàn)的是一個人的道德水平、文化修養(yǎng)、交際能力,反映了一個社會的文明程度、道德風尚和生活習慣。在養(yǎng)育孩子的過程中,絕不能缺失了禮儀教育。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