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教孩子與人和睦相處(2)

里的家教智慧 作者:木紫


 

1.培養(yǎng)孩子善良的天性

孩子是模仿父母的行為成長的,父母善孩子則善,父母惡孩子則惡。父母善待家里人,積極幫助不幸的人或者正在遭受苦難的人,孩子看在眼里,也會那樣去做。所以,培養(yǎng)孩子善良的性格,父母先要做善良的人。

其次,糾正孩子不善良的行為。比如孩子嫉妒比自己優(yōu)秀的小朋友、背后說小朋友的壞話、欺負老實小朋友、不尊敬長輩、不把好吃的給別人分享、虐待小動物等。孩子這么做的時候,家長要及時制止,告訴孩子這樣做不夠善良,人們只喜歡善良的孩子。

再次,支持孩子善良的行為。當孩子愛護花草樹木、小動物的時候,家長可以夸獎孩子懂得愛護環(huán)境。當孩子尊敬老人愛護小孩的時候,家長要夸獎孩子很善良,懂得照顧弱者。當孩子能夠理解他人,愿意幫助他人的時候,家長要告訴孩子,善解人意的人會有好報??傊?,你的孩子能夠誠心待人,不蒙不騙,才會成為一個善良的人。

2.教孩子懂得分享與合作

自私,是當今孩子的通病。在孩子眼里,我的就是我的,我憑什么給你吃、給你玩?大腦里沒有一點分享的概念,以致占有欲特別強。孩子不懂分享,與當今獨生子女家庭狀況有關(guān)。但是家長不能因為在家里沒有人和孩子分享,就縱容孩子自私的毛病。

泰戈爾說:“唯有具備強烈的合作精神的人,才能生存,創(chuàng)造文明。”孩子遲早要走上社會與人合作,合作是在利益共享基礎(chǔ)上的能力互補,需要相當?shù)陌菪暮腿棠托?。在社會上,一個人越是懂得分享,就越能夠與更多人合作。

如果你不想讓自己的小公主、小王子,將來是一個只會索取不懂給予的吝嗇鬼,那么從孩子小的時候就交給他如何分享吧!家里好吃的,不讓孩子一個人獨享,讓孩子給親戚朋友送一些;做家務的時候,孩子也要承擔一部分;父母做事,讓孩子打打下手;家里來了客人,讓孩子參與接待……盡可能讓孩子少獲得、多付出。

3.相信孩子不會總吃虧

當孩子與小伙伴在一起發(fā)生沖突的時候,只要沒有受傷,家長就不要摻和進去,不要把孩子間的小問題當成矛盾去解決,甚至限制孩子玩耍。這樣,本來孩子沒當成什么,卻因為父母的摻和有了隔閡。

孩子們一起玩耍,發(fā)生摩擦很正常,孩子有能力通過自己的方式解決,他們會談判、會講道理、會說服、會交換,在這個過程中,更能增進互相了解,確定與自己對脾氣的人建立友誼。如果家長加入進去,就限制了孩子的社會交往能力的發(fā)展。

即便哪個孩子在這個過程中占了上風,他也不是永遠的上風,孩子吃虧就是長經(jīng)驗,下次那個被他欺負的孩子肯定會以其他的形式去擺平。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