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吃晚飯前,陽陽想吃巧克力,我告訴他要吃飯了不能吃,他又去找奶奶,奶奶忙著做飯也沒理他。等到吃飯時,陽陽坐在桌子前就是不吃飯,我以為他不舒服,就哄他吃飯,他還是不吃。婆婆見狀就端起碗來喂他,陽陽推開碗,一字一頓地說:“奶奶,我要吃巧克力,不給我吃我就不吃飯?!?/p>
我一聽他是因為不給他零食吃才不吃飯的,頓時來了氣,警告他說:“現(xiàn)在是吃飯時間,不許吃零食,好好吃飯?!?/p>
“不給我吃巧克力我就不吃飯!”
婆婆哄他說:“等吃完了飯奶奶就給你拿巧克力吃好不好?來,先吃飯?!?/p>
婆婆哄了半天陽陽就是不吃飯,非要吃巧克力。這次婆婆可慌了手腳,因為之前我們是有君子協(xié)定的:給陽陽吃零食的前提是不影響陽陽的正常飲食?,F(xiàn)在因為婆婆縱容陽陽吃零食,他已經(jīng)開始不吃飯了,而且還以吃零食為要挾,這可是婆婆萬萬沒有想到的。
看著陽陽一副“志在必得”的樣子,我決定對他進(jìn)行冷處理,勸婆婆回來吃飯,別理陽陽。陽陽見我們大家都在吃飯沒人理他,他就回自己的房間玩去了。吃完飯,我把餐桌收拾得干干凈凈,一點吃的也沒給他留,還告訴別人不能給陽陽零食吃,他要找就告訴他零食都在我這,讓他來找我。
果然,吃完飯還沒一小時,陽陽就餓得纏著奶奶要零食吃,奶奶告訴他零食都在你媽媽那,奶奶這里沒有了。沒辦法,陽陽走到我房間,站在門口說:“媽媽,我餓了?!?/p>
“知道餓為什么不吃飯?”我頭也不抬地問他。
陽陽低著頭,說:“因為我想吃巧克力,你們不給我吃,我想要是我不吃飯,奶奶肯定會給我吃的?!?/p>
“以前是不是想吃零食了也這樣啊,陽陽?”
“媽媽,我以后不了?!标栮栠@一點還是蠻討人喜歡的,知道錯了就承認(rèn)錯誤。
很多老人和我家婆婆一樣,知道孩子經(jīng)常吃零食對身體不好,就不怎么給孩子吃,只有當(dāng)孩子不聽話或者表現(xiàn)好時,才會把零食當(dāng)成讓孩子聽話的誘餌或獎勵給孩子。于是在孩子的眼里,零食就成了好東西。久而久之,當(dāng)孩子想吃零食時,他就會想出種種辦法來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根據(jù)以往的經(jīng)驗,他會選擇最容易實現(xiàn)的方法,那就是拒絕做某件事,然后大人為了讓他乖乖聽話就會滿足他的要求。
拿零食獎勵刺激孩子會使孩子形成耍賴、蠻橫、不講理的壞毛病,如果獎勵的數(shù)量和時間一直延續(xù),那么孩子會經(jīng)常對你說“不給零食不吃飯”“不給零食不寫作業(yè)”“不給零食不去上課”等話。這種方法如同醫(yī)生濫用抗生素,一開始有效,時間長了不但起不到應(yīng)有的效果,還會產(chǎn)生副作用。
孩子越小毛病越容易改,只要我們發(fā)現(xiàn)問題后及時加以糾正,孩子很快就會變成那個懂事聽話的乖寶寶的。
智慧爸媽箴言
喜歡吃零食和喜歡玩一樣是孩子的天性,但是什么都得講究一個度,孩子吃零食可以,但家長一定要控制孩子吃零食的次數(shù)和數(shù)量,切不可把零食當(dāng)成獎勵刺激孩子的手段,這樣會給孩子造成一種“零食是好東西”的錯誤觀念,其結(jié)果可能會適得其反。
其實也沒必要把零食當(dāng)成洪水猛獸,這東西限制狠了,孩子當(dāng)著家長不吃背著家長吃,不如把零食的危害講給孩子聽,偶爾給孩子吃一下零食解解饞,這樣孩子才不會把零食當(dāng)成寶貝一樣,越吃不到越想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