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1.天后參政(1)

武則天本傳 作者:胡戟


女政治家初露鋒芒隨著武則天在后宮爭斗的逐步勝利,她的政治權(quán)力膨脹起來。史書上這方面有明確記載。顯慶四年(659年)八月,長孫無忌集團被摧垮后,“自是政歸中宮”《(資治通鑒》)。顯慶五年(660年)十月,“上初苦風眩頭重,目不能視,百司奏事,上或使皇后決之。后性明敏,涉獵文史,處事皆稱旨。由是始委以政事,權(quán)與人主侔矣”《(資治通鑒》)。

“后素多智計,兼涉文史。帝自顯慶已后,多苦風疾,百司表奏,皆委天后詳決。自此內(nèi)輔國政數(shù)十年,威勢與帝無異,當時稱為‘二圣’”《(舊唐書·則天皇后本紀》)。麟德元年(664年)十二月,上官儀被誅,“自是上每視事,則后垂簾于后,政無大小,皆與聞之。天下大權(quán),悉歸中宮,黜陟、殺生,決于其口,天子拱手而已,中外謂之‘二圣’”《(資治通鑒》引實錄,《舊唐書·高宗紀下》略同)。

上元元年(674年)八月,“皇帝稱天帝,皇后稱天后”《(資治通鑒》,《舊唐書·高宗紀》、《新唐書·則天武皇后傳》同)。上元二年(675年)三月,“時帝風疹不能聽朝,政事皆決于天后??帝欲下詔令天后攝國政,中書侍郎郝處俊諫止之”《(舊唐書·高宗紀》)?!吧显詠?,政由武氏”《(舊唐書·禮儀志上》)。弘道元年(683年)十二月,“遺詔太子柩前即位,軍國大事有不決者,兼取天后進止”《(資治通鑒》,《舊唐書·高宗紀》記為“取天后處分”,《新唐書·則天武皇后傳》記為“軍國大務(wù)聽參決”)。以上材料說明,上官儀謀廢武則天的事情平息以后,20年里,唐高宗恢復了對武則天的充分信任,他倆彌合了夫妻關(guān)系中的短暫裂痕。尤其是唐高宗的身體每況愈下,繁重的國事須仰仗武則天果斷明敏的才干,兩個政治人物之間建立了一種新的平衡與和諧。

武則天接受教訓,在夫君面前言行比較檢點,不再輕易冒犯黜陟大權(quán)在握的皇帝,換來唐高宗對她的信任至死不渝。在皇帝的信任下,這期間武則天的政治實力順利地穩(wěn)步增長著,她是怎么做的,從修訂《姓氏錄》、擴充官僚隊伍、組織北門學士和建言十二事等幾個方面,就可以明白她用心良苦。先說修訂《姓氏錄》。重視門第閥閱,作為一種落后的社會意識,終唐一世還有廣泛的影響。出身高門的士族子弟,不少借婚宦之便,平步青云,經(jīng)濟上也有種種好處。即如武則天、李義府輩也不能不企羨高門的榮耀,熱衷于同士族聯(lián)姻、通譜。唐太宗時代頒布的《氏族志》,偏偏把他們排除在外。

對武則天來說,這是她政治發(fā)跡史上三大障礙-出身門第、女性身份和曾為太宗才人-中最使她沮喪的一項,所以稍一得勢,就迫不及待地要修訂《姓氏錄》。唐太宗貞觀十二年(638年)曾依官定族姓的成規(guī),命高士廉、韋挺、岑文本、令狐德和“四方士大夫諳練門閥者”刊正姓氏,撰《氏族志》,親自指示:“我今特定族姓者,欲崇重今朝冠冕??不須論數(shù)世以前,止取今日官爵高下作等級?!碧铺诶^承“關(guān)中之人雄,故尚冠冕”的意識,有壓抑一下崔、盧、王、謝等山東、江南衰世舊門的想法。但《氏族志》的修訂,還是“普責天下譜諜,仍憑據(jù)史傳考其真?zhèn)巍薄?/p>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