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燈為伴的煎熬歲月結(jié)束了半幽閉的才人生活以后,給武則天安排的是更加凄苦的用青燈梵鐘代替錦衣玉食的女尼生涯。唐太宗死后,武則天和后宮沒有子女的內(nèi)官們一起剃度落發(fā),被送進感業(yè)寺。今西安西北城外有一所感業(yè)寺小學,就是該寺舊址。比起直到明代宮里還盛行的妃嬪殉葬制度來說,唐代這讓“嬪御皆為比丘尼”的辦法,似乎是稍仁慈一點的發(fā)落。被幽閉在尼庵中的武則天沒有完全絕望,她把解脫自己的希望寄于新皇帝唐高宗李治身上。
史載:“上之為太子也,入侍太宗,見才人武氏而悅之?!痹谔诤髮m不甘寂寞的武則天對李治含情脈脈,暗相往來,她早有了把自己托付給這位比自己小四歲的太子的想法。后來他們也不諱言這一段曖昧關(guān)系,唐高宗在永徽六年(655年)十月《立皇后武氏詔》中就說道:“朕昔在儲貳,特荷先慈,常得侍從,弗離朝夕??圣情鑒悉,每垂賞嘆,遂以武氏賜朕,事同政君。”
這里說的王政君是漢宣帝選送給太子劉的,后來成為正妃、漢元帝皇后,是漢成帝生母。王政君是后宮家人子,而武則天是先帝才人,名份不一樣,詔書硬作牽強附會類比。但那以前不久,隋煬帝與隋文帝宣華夫人陳氏、唐太宗與齊王妃楊氏間都有過這種類似的“亂倫”關(guān)系。當時北方游牧民族就有子娶父妾、寡婦改適大伯小叔的收繼婚或稱報婚風俗,和親公主們奉命也要遵從這些習俗的。這些淵源于原始婚姻制度的風俗,由于當時民族融合的媒介,也影響到漢族,特別是隋唐皇室這樣有少數(shù)民族血統(tǒng)的家族。比起那些要求年輕的婦女們終身守寡的禮教清規(guī)來說,或者可以認為這樣更人道一些。
唐高宗在詔書里公然寫進他和武則天的往事,似乎反映這還可以為當時社會接受或容忍。雖然也不免被某些人非議,但一般輿論還不像后代把這類事情看得那么嚴重。詔書還透露他倆這種關(guān)系已經(jīng)有“八年”之久,即始自貞觀二十二年,那時唐太宗臥病,太子入侍,有較多接近武則天的機會。性格剛強又長于心計的武則天,容易取得素稱懦弱的李治的好感。現(xiàn)在武則天進了尼姑庵,唐高宗對她思念不已。永徽元年(650年)五月,為唐太宗過周年,他以忌日行香為名去感業(yè)寺,和尼姑身份的武則天見了面,“武氏泣,上亦泣”。事情被王皇后知道了,那時她正為皇帝寵愛蕭淑妃吃醋,便慫恿皇帝接武則天回后宮,并自作主張讓武則天蓄發(fā)等待。
從武則天生下長子弘的日子往上推,武則天在永徽元年五月蓄發(fā)以后,第二次入宮的時間很可能在永徽二年(651年)。貞觀十年長孫皇后的死,造成次年14歲的武則天第一次進宮的機會。這時王皇后和蕭淑妃爭寵,給28歲的武則天再次進宮的機會。二進宮以后,業(yè)已成熟的武則天就在權(quán)力之爭中大顯身手,逐級登上權(quán)力的最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