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四明中學話舊
寧波“四明中學”,創(chuàng)始于1880年前后,校名為“浸會中學”,校長為美國人威耳科克斯(Wilcox)。1924年我入學的那一年始稱“四明中學”。1925年“五卅”運動以后,改由華人樊正康任校長,以后又有王實銘、徐詢芻等相繼主持校政。1935年與英國循道公會辦的“斐迪中學”合并,改名“浙東中學”,由壽子鮑任校長??箲?zhàn)勝利后,由俞國楨繼任。
1992年,當我還鄉(xiāng)走訪母校的時候,校園已成為一片廢墟。原有的西首前后兩棟樓房,東首靠溪橋旁的一棟小樓,樓前的兩株桂花樹,以及院內(nèi)零落散布的圖書室、辦公室(幾間小平房)和沿江的廚房和食堂、校門外小樓下的禮堂、樓上的宿舍,全都不存在了。到了1993年,連溪橋也已蕩然無存,沿途的永耀公司、張氏祠堂等民房全被一掃而光。昔日北郊路的終點處現(xiàn)今在姚江上建起了一座大水閘和供兒童們游樂的一所動物園??吹竭@么大的變化,驀然回首,我失落了的往日盡在眼底的一群群莘莘學子、一張張靈秀喜人的面孔又呈現(xiàn)出來。
我的同班同學,年屆八十多歲的吳元章大夫強于記憶,他于1993年7月14日在中山飯店和我重晤時,一口氣向我背誦了當年(1924年)的班歌。難得有這樣好的記憶,消弭了我一時衍生的空虛。
“讀書問如何?做功課,少年樂事多!
讀書問如何?為救國,志氣壯山河!
四明之峰與天摩,甬江之水長流波;
山清水又秀,吾同級,弟弟啊哥哥,好景莫閑過!
齊努力,學問切還磋,兜將今古入胸夢。
千錘百煉金剛體,時把懷中寶劍磨。
讀書問如何?求功夫,好去殺倭奴?!?/p>
這首班歌為國文教師吳一峰先生所作,反映了當年十七八歲的中學生讀書為了救國的雄心,抒發(fā)了來自五湖四海的教師繼承前圣后賢之學,要將好像早晨七八點鐘的太陽的青年鑄成愛國志士的心意,引發(fā)了我無邊無際的遐想、無窮無盡的傷感。
1923年夏天開學了,我一腳踏進校門,就接到一張要為學校起個新校名的白紙條,上面寫著:“浸禮會的寧波浸會中學與循道公會的斐迪中學合并之后需要改名,請把你的意見寫在下面的橫線上?!蔽倚殴P寫上“寧波第五中學”六個字。我覺得不論是外國人還是中國人辦的學校一律應該排成序列。當時寧波已有“第四中學”,依我幼稚的邏輯,“浸會中學”當為“第五中學”無疑了。殊不知,第四中學是浙江省公立中學,而浸會中學則是美國教會私立學校,這種公私不分的稚見拙識難免貽笑大方。其他人,特別是老師們,自然不會鬧這類笑話。現(xiàn)在推敲這種笑話不失有趣。這或許是少年對天下一統(tǒng)的傳統(tǒng)觀念的向往,甚或可以是對即將面臨的未來社會“公私界限不能絕然分清的時代精神”的預感或心靈啟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