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華人
美國唐人街的首領,其權力的來源不是政治威望,而是他們的財富和有門路借用武力。
華人最初的經濟起飛,不是借助于普通美國社會的專門化職業(yè),而是立足于唐人街自身的商業(yè)活動。華人無法獲得美國一般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的周轉資金,但這并不能阻止華人企業(yè)的興起。
今天的美籍華人,在收入方面優(yōu)于一般的美國人,職業(yè)地位也較高。1/4的就業(yè)美籍華人是在科學和專門領域工作。盡管曾經遭到美國歷史上任何移民都未曾遇到的最嚴重的歧視和暴力,華人還是上升到了今天這樣的地位。
“華僑”的存在是一種世界現象,從東南亞到加勒比海的廣大地區(qū)都有他們的蹤跡,美籍華人只是其中一部分。截至1930年,已有800多萬中國人離鄉(xiāng)背井,遷居各地。這些海外華人在民眾極為貧困的當地社會里,時常順利地成為店主、商人和銀行老板,從而引起本土人對他們的忌恨,受到政治迫害和零星的暴力騷擾,與猶太人在歐洲的長期遭遇如出一轍。中國人常被稱為“亞洲的猶太人”。海外華人從事的職業(yè)和猶太人極為類似,他們在許多不同的國度里,過著自己獨立的文化和社會生活,這也和猶太人相同。中國人的技能和組織本領,使他們成為許多貧窮國家的有價值的外來戶,而家境富足又使他們成為政治上受打擊的對象。所以,這些國家的政府對華人的態(tài)度,一直就是愛憎兼具的。許多拉丁美洲國家對中國移民的態(tài)度,向來是時而鼓勵,時而限制。時至1966年,所羅門群島政府還就是否驅逐所有華人問題進行過辯論。在印度尼西亞和墨西哥,都曾發(fā)生過對華人的大屠殺。目前在馬來西亞仍存在著就業(yè)配額制度,限制作為少數民族的華人找到理想的工作或其他發(fā)展經濟的機會,以袒護當地的馬來人。許多在共產黨接管政權后被趕出越南的“船民”都是華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