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章 猶太人(53)

美國種族簡史 作者:(美)托馬斯·索威爾


放在這種背景之下,人們就可能會理解意大利人和黑人之間的今昔關(guān)系所發(fā)生的微妙變化了。早期的意大利移民對黑人所表現(xiàn)出來的敵意較少(特別是在美國南方),然而在目前,意大利人對黑人的輿論與其他白人相比,是很不妙的。黑人領(lǐng)袖所強調(diào)的種族進步之路,恰是美籍意大利人所排斥的道路,認為靠政府救濟和特殊照顧違背他們的價值觀念。這兩個種族的生活作風也相互沖突。雙方都視對方的言語和肢體語言是故意的侮辱,而實際上,在兩種截然不同的文化里,這些都有完全不同的內(nèi)涵。下述事實又加劇了二者之間的沖突:和其他白人的慣常做法不一樣,意大利人在黑人遷入其地段時,恰恰不愿意搬走,堅持住在原地(哈萊姆至今還有一個意大利人的社區(qū)),從而使他們比其他種族有更多的機會和黑人發(fā)生摩擦。美籍意大利人和波多黎各人之間也有類似的問題,但與美籍華人卻并非如此。華人雖然膚色不同,但其價值觀念和生活作風卻與意大利人并無相悖之處。意大利人和中國人相處得很好,遠勝過他們與愛爾蘭人的關(guān)系,愛爾蘭人的生活作風—特別是在19世紀—就是20世紀城市黑人生活作風的先兆??偠灾?,籠統(tǒng)地用“種族主義”這個字眼來解釋,無法找到族際間敵對關(guān)系的緣由。

意大利移民及其后代盡管如此強烈地抱著祖國的文化特征不放,他們卻未能相應形成全美意大利人強烈的種族認同感,對意大利的民族感情就更弱了。在日益美國化的過程中,美籍意大利人也多少意識到他們在美國是個單一的種族群體,對祖國意大利也有某種關(guān)切感,但與美籍愛爾蘭人對愛爾蘭或猶太人對以色列的操心程度相比,實在不可同日而語。美籍意大利人曾一度對本尼托·墨索里尼的崛起感到一陣子欣喜若狂,不過在20世紀20年代和30年代,意大利裔之外的美國人也曾懷有同樣的情緒,當時報界對墨索里尼的有利報道就可證明。從未有人當真要把墨索里尼的意識形態(tài)移植到美國來。在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時,美籍意大利人欣然地參加了美軍進入意大利的戰(zhàn)斗,并未產(chǎn)生愛國心方面的矛盾感。他們在美軍中的存在很可能促進了意大利民眾對美軍的友好態(tài)度。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