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適小時候不信鬼神,但對孔夫子是崇拜的。他母親殷切地盼望兒子讀書成名,因此時常叮囑他要拜孔夫子。那時他們學堂里掛著孔夫子的畫像,每天放學都要對這位圣人行禮拜揖。有一次,胡適到他大姐家,看見外甥章硯香供著一個孔夫子神龕,做得十分精致,兩邊還貼著對聯(lián),寫著“德配天地、道冠古今”一類的句子。胡適看了,心里非常羨慕,回到家里,他也自造了一座小神廟。他找來一只匣子,做圣廟大庭;又把匣子中間挖空一方塊,用個小匣子糊上去,作為圣廟的內(nèi)堂,堂上設了祭桌、神位、香爐等物;兩邊又增設了顏淵、子路等人的神位,各有一方小祭桌。兩旁貼有對聯(lián),都是用金銀錫箔做成的匾對,色彩鮮艷。他母親見了,十分歡喜,專門給他一張桌子供這神龕,而且還給了一個銅香爐,每逢初一和十五,命胡適焚香跪拜。這座孔夫子的神龕,胡適離家后,他母親一直保存著,直到他留美回國返家時,仍然完好無缺。
胡適11歲時就能自己看古文了,老師教他看《綱鑒易知錄》和《御批通鑒輯覽》,前者有句讀,他還不感覺吃力,后者沒有,這就需要他用紅筆來斷句了,所以讀得慢一些。后來在他二哥的建議下,改點讀《資治通鑒》,為了便于記憶,他又動手編了一部《歷代帝王年號歌訣》。后來他說這是他“整理國故”的破土工作。由于胡適努力學習,再加上天資聰明,到12歲以后,他的學問差不多趕上老師了。塾師胡觀象也感覺到自己沒有能力再教他的書了,長此下去,怕貽誤學生,于是他決定向胡母提出辭職,請她另請高明。胡母再三央求,結(jié)果也未得其首肯,最后只得停學,另想辦法。
胡母一個人無處商量,暗自思忖,不讓他讀,這是違背他父親的“應該令他讀書”的遺命,讓他讀呢,又沒地方可去,真是左右為難。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考慮,最后還是忍著心選擇了徽州人的老路,出外當學徒。俗話說:“前世不曾修,出世到徽州,養(yǎng)到12歲,爺娘把外丟?!蹦菚r,她的弟弟即胡適的舅父馮誠厚在涇縣(離上莊170里)恒升泰藥店當管事(經(jīng)理),她就決定把兒子送去跟舅舅學生意。在親人照顧下,胡母也就放心了。不過經(jīng)過一段實際生活后,胡適對此工作不太感興趣,他就寫信給他在上海的二哥,要求繼續(xù)讀書。
1904年春,他二哥紹之由上?;丶?,與其母商議,認為胡適聰明伶俐,送去做學徒,實在可惜,況且父有遺命,不可違抗,于是他對胡母說;“嬸,我想帶臧弟到上海讀書,未知你放心嗎?”胡母說:“好,哥哥帶弟弟外出讀書,我哪有不放心的道理呢。”胡適就這樣從涇縣被招回來,準備行裝,跟他二哥到上海去讀書了。這是胡適人生道路上的一個關鍵性的轉(zhuǎn)變。胡適后來念念不忘,說他二哥是恩人之一。
胡適這次出門求學,不知何日得歸。他母親放心不下,所以在他離鄉(xiāng)之前,即1904年1月按家鄉(xiāng)風俗習慣為他訂了一門親事。對方是旌德縣江村人,與他家相距40里,名叫江冬秀,比他大幾個月,彼此沒有見過面。雖然如此,但后來胡適對此婚約,沒有提出異議,遵從母命,終成百年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