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2.絕望中尋找希望(2)

與世界對話 作者:郭亮


半年之后,副校長和俞敏洪的母親商量,要讓俞敏洪去葫橋中學當初中老師。在當時的鄉(xiāng)村,雖然教師收入很高,但母親卻拒絕了。俞敏洪讀書已經很是辛苦,一天兩頭跑,一心二用,如何能專心讀書呢。可是在副校長的再三請求和百般解釋下,俞敏洪的母親也不好再拒絕,只得無奈地答應了。

經過十個月的復習,俞敏洪參加了1978年的高考。當年,俞敏洪填報了江蘇省常熟師專。經過漫長的等待,焦急的俞敏洪等來了成績,英語33分。雖然這個成績很差,但是當時的考生成績普遍比較低,照以往經驗,這樣的分數(shù)被錄取應該沒問題。

俞敏洪在家里悠閑地過了兩個月,可是直到許多大學都開學了,他的通知書還是遙遙無蹤。最后,還是他母親去打聽后才知道,原來這年常熟師專外語錄取分數(shù)線是38分。5分之差,使得俞敏洪與大學失之交臂。

這一次失敗并沒有帶給俞敏洪太大的打擊。他不是爭強好勝的孩子,差了幾分是個可以接受的結果。他做起了手扶拖拉機手,這對身體單薄的他來說,是個很艱苦的工作。因為他不能坐著,只能跟在拖拉機的后面走,時間一長,他就跟不上節(jié)奏,在后面被拖拉機拖著走。一天下來,要在泥地里跑幾十公里,他的身體像散了架似的。此時的俞敏洪才真正體會到農民勞動的艱辛。

李八妹看到兒子的疲態(tài),也很心疼,于是再次做主,要俞敏洪開始復習,準備第二次高考。緊張忙碌的復習備考,讓俞敏洪的眼睛近視了,不得不戴上眼鏡。俞敏洪成為村子里第一個戴眼鏡的人,好事的鄉(xiāng)親便戲稱他為“大學生”,這讓落榜的他既感到羞愧又很有壓力。

很快又到了高考的時候,滿懷希望的全家人等來的卻又是一個令人失望的結果,俞敏洪的英語分數(shù)雖然提高到52.5分,但是1979年的分數(shù)線水漲船高,錄取線是60分。

失敗是弱者的地獄,強者的階梯,智者的故鄉(xiāng),偉人的天堂。大凡成功之人,似乎總有一段刻骨銘心的失敗之旅。名落孫山,讓俞敏洪的未來一下子模糊起來。

這一次失敗給俞敏洪帶來的打擊不小。俞敏洪整日將自己關在屋里,一言不發(fā)。他想好好靜一靜,想想自己的將來。或許,自己的將來,就和窗外許許多多的同齡人一樣,臉朝黃土背朝天,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安分守己地過著平靜的生活。俞敏洪的心也漸漸安寧下來。

過了幾天,待俞敏洪漸漸走出了低落情緒,母親和他進行了一次交心的長談:“這次考試你已經很努力了,邊教書邊讀書,多不容易啊,不要這么灰心喪氣。一件事情一次做不好,怕什么?還有機會。只要肯奮斗,晚一年考上好大學,也是一樣的。好好準備,明年再考?!?

人生的道路雖然很漫長,但關鍵之處卻往往只有幾步。在人生道路上,沒有一個人的道路是筆直的、沒有岔道的,這正印證了一句話:“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彪m然生活道路是如此的曲折、復雜,但我們應該坦然地去面對,遇事不驚,克服一切困難,以自己的勇敢去笑對人生,用自己的熱情去創(chuàng)造人生。

于是,俞敏洪再次踏上邊教書、邊讀書的征程。

憂傷的民辦教師

1979年仲秋,俞敏洪第一次走進葫橋中學的大門,他的身份是該中學的民辦代課教師。

葫橋地方雖小,但是環(huán)境優(yōu)美,河流密布,曾被東晉詩人謝玄贊為“澄江靜如練”的澄江貫穿全境。教師在這個人文氣息濃厚的地方地位不低,俞敏洪在葫橋中學的生活很舒適。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