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覺得自己好像不用離開餐桌就開始了自己的美食之旅。我一邊沉浸在故事的回味中,一邊津津有味地享用著美食。這種體驗是如此美妙,在我的記憶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以至于后來我特意邀請?zhí)K珊·弗尼格來到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向學生們講述她是如何做到能夠激勵服務生像這樣有針對性地講故事的。
她說,講故事是她們新員工培訓內容之一。她和米利肯曾周游世界,四處網羅各地在文化、色彩、美食、音樂、建筑等方面純正的地方特色,正是如此,“邊境燒烤餐廳”和她們后來創(chuàng)辦的“城市餐廳”能夠在同行中脫穎而出。她們像特洛伊木馬一樣,將自身的冒險經歷化做激情播撒在員工的心中。“如果他們對我們所做的事情感到興奮和激動,就會告訴客人我們是在哪里探尋到那道菜,以及我們受到了怎樣的觸動?!比蘸罂腿藗円矔⑦@些故事告訴給他們的朋友。弗尼格和米利肯通過這種方式,使服務生和客人成為餐廳口碑的宣傳者。
弗尼格強調指出,“邊境燒烤餐廳”的品牌不僅意味著口味、質量、食物的分量,或甚至是餐廳的氛圍及客戶群。她們在洛杉磯有數百家門店,以追求高檔品位、提供精致美食而著稱。弗尼格和她的合伙人一直強調她們?yōu)椴蛷d所傾注的激情。她們不但歡迎客人前來就餐,更歡迎他們一起分享她倆的情感經歷。最適合傳遞這種呼吁的就是講故事,因為人們喜歡傾聽那些感人的故事。
是什么刺激情感發(fā)生轉移?
環(huán)球電影公司前董事長、夢工廠現任首席執(zhí)行官、20年前在我的公司擔任總裁的斯泰西·斯奈德(Stacey Snider)第一次對我說:“最好的故事來自人的內心,而不是大腦。”這句話立刻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的確如此!在娛樂界,人們總是想方設法采用最尖端的技術,但如果缺乏情感上的驅動,再新奇的數碼特效或其他玩意兒也不能真正調動觀眾的興奮點。
那么“情感轉移”是什么意思呢?我說的是故事當中通過作用力和反作用力起到感動聽眾的復雜系統(tǒng)?!捌鹱饔谩钡墓适率孤牨姷那楦邪l(fā)生轉移。這些故事讓我們發(fā)笑、流淚、贊美、嘆息,或義憤填膺地表示不滿,每一位聽眾都不知不覺地需要這種感情上的驅動。即使是在商業(yè)場合下這個道理也同樣正確。和其他人一樣,商業(yè)人士也是聽故事長大的。因此,無論你從事的是哪一類生意,比如演藝,只要你沒能轉移觀眾的情感,你必將失去他們。如果你失去了觀眾,那么特洛伊木馬也就無法將你的行動呼吁傳遞給他們。
挑戰(zhàn)、抗爭和化解的3步結構只是決定了故事的框架。推動故事前進的動力是什么呢?當我回想自己的職業(yè)生涯當中最令我感動的目標明確的故事時,我發(fā)現情感轉移取決于以下4種因素。
1真正的主角具有同情心和鮮明的性格
想象一下有哪個故事里會沒有這樣一個角色。不可能。你支持的是誰?是誰演繹了這個故事?是誰讓事情發(fā)生改變?如果我們支持或同情的對象什么都沒有發(fā)生,為什么我們要關心發(fā)生了什么呢?無論那個角色是男人、女人、動物、企業(yè)、部落、產品或“快樂的綠巨人”“快樂的綠巨人”(Jolly Green Giant)是李奧·貝納廣告公司創(chuàng)作的廣告形象之一,和“萬寶路男人”(The Marlboro Man)、“托尼虎”(Tony Tiger)一樣在美國家喻戶曉。——編者注,都是我們的主角。
如果故事是情感轉移,那么主角就是我們的指揮。這個角色越有同情心,我們就越容易被故事所吸引,但這并意味著這個角色必須惹人喜愛,或甚至必須很友善。而且不要搞混了有同情心和招人憐憫!“我感受到你的痛苦”可以最好地詮釋什么是有同情心。觀眾同情主角,是因為抗爭和憂慮讓他們更加真實可信、更易受到攻擊?希望、愛、果敢和渴望這些情感能夠比智慧、英俊、強壯或冷酷更能讓這些角色深入人心。如果你不同意我的觀點,想一想對于你身邊的那些真實的人所發(fā)生的那些真實的故事,你的反應是怎樣的。這些真實的事件不但告訴我們情感轉移是如何在內心發(fā)生作用的,而且會成為強大而有感染力的故事,在我們的一生中為了各種各樣的目的被一遍又一遍地再次講述。
有個恰當的例子。我所遇見的一個最具有英雄氣概的人,是當時我在波士頓時住在附近的一個身患癱瘓的男孩。他口齒不清,無法行動,不能像其他孩子一樣去上學。我每天都能看見他在窗戶旁邊看著我們騎著自行車來來去去。
一天,他的父親拉著一輛前后都帶輔助輪的自行車出現在人行道上。看上去這種6個輪子的玩意兒即便馱著頭大象也絕對不會掉下來。從窗戶望去,我看見他的父親把他抬出來放在那個家伙上面后,轉身回到了屋里。
男孩開始轉動踏板,不一會兒自行車就翻了。我看見他的父親從窗戶正往外看著他。當然男孩也看見了。然而,父親看見他倒在地上卻沒有任何舉動。最終男孩依靠自己的力量又騎到了自行車的上面??墒遣抛叱?英尺遠,自行車又倒向了另一邊。父親依然站著沒有動。接連幾個星期,男孩一直在不斷地嘗試,不斷地跌倒,而他的父親一點兒也沒有幫忙。我向媽媽抱怨這位父親,但媽媽讓我少管閑事,可我根本做不到。這個充滿戲劇性的場面實在是太有吸引力了。
一個星期六的早上,男孩又從自行車上掉了下來。我必須下去幫他一把。然而,當我走到人行道上時,男孩揮手向我示意不要過來。這時他的父親輕拍著窗戶玻璃,并用手指著我叫我離開。因為心里害怕這個“怪物”,于是我拔腿跑回了家,任男孩在那里掙扎著想爬起來。
幾天之后,男孩又出來了。還是在自行車上翻下去,又爬起來。
接著,突然間,自行車轉動起來!他向前騎了有60英尺……然后轉身騎回來。一路上他騎得很平穩(wěn),沒有摔下去。
我抬頭一看,他的父親正咧著嘴沖著他樂。我又回頭看看男孩,他也正朝著他的父親燦爛地微笑。隨后他們倆哈哈大笑,相互使勁揮了揮手。而我哭了起來。
我終于明白了。其實他們雙方都很清楚,男孩要想學會騎自行車必須面對挑戰(zhàn),并通過自己的努力戰(zhàn)勝那些困難。他必須自己驅動自己的改變,積極地參與到拯救自己的行動中去。如果他的父親代替他這么做,男孩就不可能有成為英雄的感覺。只有他成為英雄,那種巨大的勝利才能讓他有勇氣面對今后的人生當中不可避免的、非同一般的挑戰(zhàn)。唯一一件能比成為自己故事中的英雄更好的事情,就是成為自己人生中的英雄——那一天,我認識到這兩者之間是如此的緊緊相連、密不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