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章 為自己工作,不是得到就是學到(6)

點燃工作激情 作者:彭博


C是一個愛琢磨問題的人,他在熟悉儲蓄業(yè)務后,發(fā)現(xiàn)儲蓄工作還有不少地方需要改進。于是,他就一項項地琢磨。不久,他摸索出了一種新的點鈔法,大大地提高了點鈔速度。之后,他又琢磨設計出一種“自動分幣機”,只要將硬幣放進這個機器,幣篩一擺動,就能將不同面額的硬幣分撿出來。再后來,他又與人合作,發(fā)明了便攜式點鈔機和液壓式捆鈔機等。

8年過去了,A仍然是一名普通的儲蓄員,不同是他的情緒更加低落,每天都是一副有氣無力的樣子,業(yè)務水平?jīng)]有什么提高,也就是過一天算一天地混日子;B是該部門頗有成績的業(yè)務主管;丙已經(jīng)離開銀行,開了一家公司,專門研制、生產(chǎn)銀行和郵政儲蓄業(yè)務所需的各種用具,生意異常興隆。

正所謂“種瓜得瓜,種豆得豆”,職場上也是一樣,你種下的是什么,你收獲的就將是什么。當一個人種下冷淡、懈怠、無所謂時,工作除了回報他空虛、無聊、失望、沮喪和平庸之外,還能給他帶來什么呢?相反,當一個人以滿腔的熱情對待自己的工作,把自己全部的聰明才智都投入到工作中去的時候,工作又怎么會虧待他?他一定能從工作中收獲杰出與成就。

“工作倦怠”就像五線譜上高高低低的音符,總是埋伏在工作情緒之中,伺機而動。面對一成不變的環(huán)境,每天大同小異的工作,都可能使你陷入一片“愁云慘霧”之中。就像最愛吃的菜,每天都在吃,總會有厭煩的一天。要避免倦怠纏身,或者走出職業(yè)倦怠的沼澤地,或者打破這種看不到希望的死一樣的沉寂,給其注入新鮮的血液,這其中最好的方法就是創(chuàng)新。

一項工作干久了,看上去輕車熟路,實際上卻會有一種重復“吃剩飯”的感覺。其實,“剩飯”也罷,鮮菜也罷,關鍵是要調整好自己的“口味”,不斷創(chuàng)新,變化一些花樣,才能有效地克服“職業(yè)倦怠”。

第六節(jié) 為事業(yè)而不是為工作奔波

為了生存,絕大多數(shù)人都會需要一份職業(yè)。如果僅僅把職業(yè)當成生存的手段,或者只是把目光停留在工作本身,就可能會把所從事的工作當成苦役。即便從事的是自己喜歡的工作,天長日久,也難免會因為枯燥和重復而產(chǎn)生厭倦的心理。

如果我們能夠工作當做事業(yè),不斷地發(fā)展自己,不斷地提升自己,就能發(fā)掘出自己特有的能力,從中感受到自己的價值,工作就有可能真的變成自己的事業(yè)。

鄭海泉只有中專學歷,但是他和所有的年輕人一樣,對未來躊躇滿志,充滿了希望。只是現(xiàn)實與夢想總是存在著差距,他畢業(yè)后只在深圳郊區(qū)的一家小的印刷廠找到一份工作,月薪800元,但他相信這是實現(xiàn)夢想的第一步。

一名小印刷廠的工人前途是沒有什么輝煌可言的,鄭海泉也不想做一輩子印刷工人,他沒事的時候就愛琢磨一些點子。一天他騎自行車去市區(qū)買東西,累得腰酸背疼。他想這里是工業(yè)區(qū),雖然很多工廠都是新建的,但也有上萬的人口,然而卻連個像樣的超市都沒有,只有幾家小賣部,東西不多,質量也不能保證,如果在這開一家超市,旁邊再附加一些娛樂設施,那生意一定會很好。他越想越興奮,就將自己的想法寫在了紙上,整理成了一份簡單的策劃書。

第二天,他找到老板說了自己的想法,老板文化不高,但是非常和藹,聽了他的建議非常高興,夸他有眼力。然后,老板就采納了他的建議,投資建立超市,并聘用他為策劃人,月薪2 000元,承諾商場開張后給他月薪3 000元。不久,一家專門為打工者建的超市開張了,生意果然紅火。

鄭海泉從一名印刷工人變身超市主管,月薪漲到了4 000元,但是鄭海泉并沒有因此滿足,他由此發(fā)現(xiàn)了自己的策劃潛能。于是,開始有意識地去培養(yǎng)和開發(fā)它。當他看到當?shù)亓懔闵⑸⒌胤植贾嗉倚÷灭^、小飯館時,就向當?shù)氐墓芾砦瘑T會獻計,提出了建一條環(huán)境優(yōu)美,整潔有序,集餐飲、零售、娛樂、房屋出租等于一體的“美好生活一條街”。雖然他覺得這一建議和自己的夢想沒有什么關系,但是他覺得這是鍛煉自己策劃能力的一個機會。他的這一建議又被采納,而且當“美好生活一條街”建成后,這里的交通變方便了,附近開發(fā)了很多樓盤,居住的人口一下子上升不少,生意很是火了一把。管理委員會高興地給了鄭海泉一個大大的紅包。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