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 溝通的成敗取決于父母的態(tài)度(16)

與孩子溝通不難 作者:徐燕


16.寫張紙條傳遞愛

小虎書念得特別好,在同學中也很有“人緣”,只是不愛說話,和同學也不太容易交流。小虎小學畢業(yè)后,父母把他轉到一所重點中學,希望他能得到更好的教育,小虎也沒辜負父母的期望,學習成績依然很好。

然而,在學校里發(fā)生的一件事改變了小虎的命運,他在學校與同學發(fā)生了摩擦,老師沒搞清原因,打了小虎一耳光。此后,小虎開始討厭老師,討厭上課,后來發(fā)展至逃課,最終不去上學了,整日在家玩電腦,生活極其不規(guī)律。

父母非常著急,不停地給小虎講道理、講人生,直講得小虎暴跳如雷,把自己的屋門關了起來,不再與父母講話。后來,父母試了多種方法與兒子溝通,依然不起作用。父母請教了許多教育專家,有專家建議他們換種溝通方式,用寫紙條的方式與孩子溝通,避免語言溝通容易產生的語氣問題。父母采納了這種方式,開始試著給兒子寫紙條,溝通的內容也從學習、未來轉到了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慢慢地,小虎打開了房門,后來,小虎有了正常的生活,再后來,小虎回到了學校,生活又回到了正常的軌道上。

溝通有方法 孩子們學習壓力大,各種家教、輔導狠狠地壓在他們肩上,同學間的你追我趕也讓他們心生焦慮,如果父母不能正確引導,極易導致孩子性格內向、孤僻,很容易產生心理疾病。成年人工作壓力大,生活節(jié)奏快,尚會感到疲憊不堪,如果再遇到點煩心事不愿或者無處傾訴,一直“堵”在心里,都有可能落下心理疾病,何況是孩子?

所以,父母一定要隨時關注孩子的情緒,及時溝通。但是,有時語言上的溝通會顯得蒼白無力,或者因語氣的不同會引起孩子的不良情緒,孩子們也難以接受,此時,不妨換種方式,比如給孩子寫紙條,說不定就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因為文字和聲音有著不同的特點,聲音稍縱即逝,往往“這個耳朵進,那個耳朵出”,而文字卻能克服這個弱點。而且這種方式還可讓父母與子女之間的交流產生語言無法達到的效果。

我們生活中的大部分父母并不善于用語言來表達自己的感情,特別是當孩子逐漸長大后,就更不容易和他們進行面對面的交流。此時給孩子寫張紙條,既可以是表揚鼓勵,也可以是批評教育,有理有節(jié)的書面文字與平淡無味的話語相比較,顯然孩子更容易接受前者。

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字條的內容也不再是單一的表揚、批評,還可以逐漸擴展到向孩子推薦一本書、介紹一篇好文章、給孩子留下一個需要動腦筋才能解決的問題,甚至是對某個觀點的探討,彼此對一件事的看法和對某些問題的觀點,等等,這就對父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當孩子長大些后,想必也會學著給父母寫點什么,這對訓練孩子的思維能力和寫作能力也是一種極好的幫助。對于孩子來說,這不僅是一個美好的回憶,更是一筆豐厚的財富。

愛心小貼士 說到與孩子的溝通,每個父母都有一肚子話要說,有的父母說,只要一講道理孩子就煩,說什么“又是老一套”、“又來了”,不說不行,一說就煩,真不知如何是好。其實,溝通的方式有很多種,只要用心,有創(chuàng)意,溝通同樣可以既簡單又富有情趣。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