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為什么讀不好書(5)

你在為誰讀書 作者:劉江川


 父母專制讓我不知道為誰讀書

下面這段話,是一個初中女生的心聲:

媽媽就像個老太婆,整天絮絮叨叨,不讓看閑書,不讓看電視,不讓去網(wǎng)吧,尤其不能容忍的是不讓我踢足球!媽媽說,女孩子踢什么球,多野呀!我真不明白,為什么女孩子就不能踢,如果每個人都說女孩子不該踢球,那今日中國女足的輝煌從何而來呢?真煩死了,我都這么大了,她還天天管著。媽媽越不讓干我偏干,越讓干我偏不干。

父母過于專制,是讓許多學生非??鄲赖氖虑?。許多學生就是因此對父母產(chǎn)生了逆反心理,故意不努力學習。對孩子嚴加管束是必要的,但是有些父母只是按照自己的期望,按照成人化的標準去管束。中小學生畢竟是孩子,生性好動,興趣廣泛,如果每天被束縛在一張課桌、一把椅子上,那是對他們天性的毀滅、心靈的摧殘。

其結果往往是和這個女生一樣:媽媽越不讓干我偏干,越讓干我偏不干。

現(xiàn)在的學生,生活實在不輕松。過重的課業(yè)負擔,沉重的心理壓力,使得學生們的意志力、承受力等素質急劇退化,而他們在苦惱時又大多不愿找人訴說。一份調查顯示,大多數(shù)學生心中有煩惱時只想找一個清靜的地方待著,只有很少一部分人會找父母談心。一個人總把煩惱藏在心里,往往會形成憂郁的性格,在學習時無法達到興奮狀態(tài),久而久之,會使學習成績受到極大的影響。

我們再來聽聽另一位同學的煩惱:

我的家境還可以,媽媽把所有的希望全都寄托在我身上。她上中學的時候特別優(yōu)秀,不但學習名列前茅,歌唱比賽還拿過全縣第一,但終因別人的門子硬和她的“成分高”,沒考上她理想中的音樂學院。她總是循循善誘地對我講她的過去,鼓勵我爭口氣,不管干什么事,要干就要拿第一。媽媽是我最崇拜的人。她沒有實現(xiàn)自己的理想,便把她的理想寄托在我身上??墒?,她不知道,我的成績一直沒有她想象的那么好,我一直只是個中等生,不管我怎么努力,從來都沒進過前十名。我每次考試都很緊張,總希望自己能夠超常發(fā)揮,考出好成績讓媽媽高興,可是越這樣想越緊張?,F(xiàn)在要開家長會了,她要知道我連中等都排不上了,她還不失望至極!我該怎樣面對媽媽呀!

這反映出另一些家長的心態(tài):他們總是期望孩子將來能補償自己的理想缺憾,因而過度地拔高對孩子的期望值。案例中的這個同學本來成績很一般,媽媽卻給她定位在“拿第一”上。這種定位實際上是把她永遠放到了無法實現(xiàn)家長期望的失望中,讓她永遠接受和沉淀著“失敗”的種種心理體驗,逐漸失去學習的自信。

傳統(tǒng)的專制家庭,強調家長的權威,孩子必須服從父母的權威,沒有商量的余地,只有孩子聽父母的,父母從不聽孩子的。這種家長一般用武力來保證他的想法得到實施。“去做作業(yè),不然就揍你!”許多家長并不只是嚇唬嚇唬而已,往往真就揍了。所以學生們在小的時候非常害怕這種家長。面對專制的父母,首先我們要清楚自己學習的目的是什么。每個人都要有自己的理想,我們今天努力學習,就是為了長大以后實現(xiàn)理想。這個理想不應該是別人強加給你的。父母與我們之間往往代溝很深,許多父母思想保守,不能與時俱進。他們往往認為我們年紀小、閱歷淺,想用他們的經(jīng)驗讓我們少走彎路。而他們常常忽略了一點:

他們想給我們的幸福,未必是我們想要的。但他們的初衷都是好的,都是為了我們有一個好前途,有一個幸福的人生。所以,我們更要堅持自己的理想,努力學習,只要看到了你的成功,看到你擁有美好的生活,父母將來也就不計較你今天聽不聽話了。  

父母溺愛讓我失去動力

父母對于我們過于溺愛,無視對我們的獨立性的培養(yǎng),是導致我們許多同學不愛學習的一個重要原因。許多父母年輕時吃過不少苦,所以不希望我們再繼續(xù)吃苦,一定要讓我們過幸福的日子,竭力為我們創(chuàng)造一切。他們以為只要為我們鋪平了道路,我們的一生就會一帆風順。殊不知,父母對我們的這種盲目的愛,其實會為我們的健康成長埋下隱患。許多人就是因為從小受到父母的溺愛,落得令人痛心的結局。

劉蕓小時候,父母對她百般寵愛,過分照顧,她的一切愿望父母都要千方百計去滿足。等到上學后,在學習上稍遇到一點困難,她就受不住,回家哭喪著臉,亂發(fā)脾氣。但父母對她的一切行為都遷就、順從,她的家庭作業(yè)不會做父母就代筆,她在學校受到一點委屈父母就出面交涉,她考試不及格要留級父母就找關系說情。漸漸地,劉蕓不僅情感上脆弱,而且學習缺乏毅力。上小學留一級,初中沒考上,母親通過“后門”把她轉到一所鄉(xiāng)鎮(zhèn)中學,勉強混了個畢業(yè)證書。最后又是父母托關系,安排她進公交公司當了一名售票員。

高天是遺腹子,母親在他身上寄予了全部希望,繼父待他如親生,爺爺奶奶更是百般溺愛,致使高天從小十分任性,什么事都得順著他,否則就賭氣不吃飯。一天,姐姐下班回家,將茶話會上分得的4 粒糖果分給了弟弟,沒有給他。他便大發(fā)脾氣,踢了姐姐一腳,獨自進了房間。等到姐姐開門去看他時,只見一條紅領巾套在他的脖子上。一條生命就此終止。

小梁生活在比較富裕的家庭中。祖母特別大方,只要成績好,小梁要什么就給什么,用多少錢都可以。父親以自己經(jīng)商的經(jīng)驗開導兒子,沒有知識,長大了是要吃虧的。母親對小梁說,只要你好好讀書,什么都不要你干,我們做父母的累死也心甘情愿。結果小梁逐漸產(chǎn)生了特殊的優(yōu)越感,在家如小皇帝一般,口袋中裝滿零用錢,學會了吸煙、賭博、打架,學習不用心,考試不及格,多次留級。后來他干脆不進校門,常和社會上的一些小混混一起胡鬧,最后成了小偷。一家人對他的希望都成了泡影。

小羅是一個獨生子,父母是工人,沒有什么文化,但家庭生活比較富裕。他從小要什么父母就給什么,說什么父母都依著。父親愛喝酒,幾乎每天吃飯時都少不了酒。小羅有時也試著嘗兩口,父親也不加干涉,反而夸兒子“真行”。慢慢地,小羅七八歲時就學會了喝酒、花錢,父親有時甚至大方到讓他從自己的口袋里掏錢的地步。于是,小小年紀,他就學會了進飯館、逛商店。父母不但不阻止,竟說什么:

“老子掙了錢,不讓兒子花讓誰花呢?”由于他出手大方,那些行為不良的同學就圍著他轉。他又學會了吸煙、賭博。染上了壞習氣后,他學習成績迅速下滑。開始時,因為老師的督促,父母還批評幾句,見管不住孩子,也就索性不管了,反而說什么“將來當個工人,沒文化一樣開機器”,致使兒子常常逃學,考試交白卷,后來發(fā)展到偷盜、搶劫,最終被關進了監(jiān)獄。

從上面這些案例可以看出,父母的溺愛對我們的危害是多么大!

雖然溺愛來自父母,但只要自己努力,我們也是可以走出這個誤區(qū)的。

我曾是一個被父母溺愛的孩子,在家里,父母總是以我為中心。

正因如此,我根本不知道自己吃的穿的用的一切是多么來之不易。吃飯時,夾到不好吃的菜就扔掉,米飯不愛吃就倒掉,而且從來都不認為這是錯的,父母也從未責怪過。我家經(jīng)濟條件不錯,幾乎要什么有什么,多得用不完,很多東西我都是用一次就扔掉了。直到有一次,學校組織我們去種植園參觀,我才明白一切都是來之不易的。

在種植園里,老師要求每人栽十棵小菜苗。我連鋤頭都沒碰過,現(xiàn)在要我去種菜,這簡直比登天還難。為了不出笑話,只好裝模作樣地刨著,弄得鞋子里滿是土。費了九牛二虎之力,總算把菜苗種下去了。但是老師點評說,十棵只有一兩棵成活率較大,其余有的被我弄斷了主根,有的栽得太深,有的沒栽牢,有的連土都沒刨松。僅十棵菜苗,就問題百出。我慚愧極了,心里直怪自己平時不勞動,也怨爸媽老寵著我,什么都不讓我做,結果讓我丟了這么大的丑。

勞動結束了,該做飯吃了。老師要我到種植園采菜。結果,因為不認識菜,我把雞冠花當蘑菇、蘭花當韭菜采了回來,成為同學們的笑柄。當時,我恨不得找個地縫鉆進去。

雖然出了不少丑,但通過這次活動我還是獲益良多。它讓我體會到了勞動的艱辛,從那時開始,我再也不浪費糧食了。自己的生活能力之差也給我敲響了警鐘,如果我連這些小事都干不好,長大以后離開了父母,我該怎么生存呢?我開始有意識地學做事情,學削鉛筆、整理房間、洗衣服、掃地,再也不做什么小皇帝了。我們自己認識到父母溺愛的危害的同時,也要和父母溝通。我們要告訴他們,溺愛到頭來只會害了我們,讓他們以正確的方式愛我們。

告訴他們我們很堅強,我們很獨立,很多事情我們可以自己做,我們不想在長大以后成為一個沒有獨立生活能力的人。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