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海麟
作者:孫海麟/主編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緊張工作,《中國奧運先驅(qū)張伯苓》即將問世,我和參加本書編撰、制作的全體同志一樣,心情是十分欣慰的。
舉世矚目的第二十九屆奧林匹克運動會正在向我們走來。隨著這屆奧運會會期的臨近,人們對于北京奧運會的關(guān)注,愈來愈將視線投入到奧運文化的層面。
體育,從來是人類文化不可或缺的構(gòu)成部分。所謂文化,是指人類在社會歷史發(fā)展過程中所創(chuàng)造的物質(zhì)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特指精神財富,如文學、藝術(shù)、教育、科學等;而體育則是以發(fā)展體力、增強體質(zhì)為主要任務的教育。體育與文化、體育與教育就是有著如此深厚的淵源。
現(xiàn)代奧林匹克運動是與法國教育家顧拜旦的名字聯(lián)系在一起的。起源于古希臘的古代奧林匹克運動,表達了人民對和平對民族健身強體的美好愿望。19世紀末葉,顧拜旦進一步從文化層面宣傳奧林匹克思想,鮮明指出:現(xiàn)代奧運會應該以團結(jié)、和平和友誼為宗旨,但應該比古代奧運會有所發(fā)展和有所創(chuàng)新,它應該向一切國家、一切地區(qū)和一切民族開放,并在世界各地輪流舉辦。顧拜旦精心設計和主持召開國際體育教育代表大會,起草國際奧委會章程,闡述了奧林匹克運動的哲學思考、教育和美學意義,奠定了奧林匹克運動的理論基礎。據(jù)此理念形成的《奧林匹克憲章》,強調(diào)奧林匹克主義“將體育運動與文化和教育融為一體”,從而使奧林匹克運動發(fā)展成為持久的體育與和平運動。
本書介紹的張伯苓先生之所以成為“中國奧運先驅(qū)”不是偶然的,自身強烈的愛國思想和西方進步的體育理念,是孕育他奧運夢想的兩個文化源頭。張伯苓先生早年入北洋水師學堂,汲取歐美科技文化知識,曾有志于海軍救國。清政府的腐敗無能和喪權(quán)辱國破滅了他的夢想,轉(zhuǎn)而尋求新的強國之路,決定“獻身于教育救國事業(yè)”。在教育救國的實踐中,張伯苓先生形成了“強國必先強種,強種必先強身”,“教育里沒有了體育,教育就不完全”,“無論學校與社會,必須德智體群四育并重”等思想,與來自歐美的奧林匹克理念產(chǎn)生共鳴,孕育起最初的奧運夢想,并為之奮斗了數(shù)十年。
從張伯苓先生提出奧運夢想到中國人實現(xiàn)奧運夢想,整整一百年。舊中國曾?參與過三屆奧運會,但在當時的社會歷史條件下,參賽運動員只能帶著遺憾而歸。北京奧運會是社會主義新中國綜合國力的集中體現(xiàn),這是只有在中國共產(chǎn)黨的領導下才能實現(xiàn)的。所以,中國的百年奧運進程,不僅傳播和普及了奧林匹克理念,更抒寫和見證了中國特色的強國之路,顯示了先進文化的強大生命力。編撰、制作《中國奧運先驅(qū)張伯苓》,回顧中國的奧運之路,更加熱愛陽光明媚的新中國,滿懷激情地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旗幟建設和諧社會,我們的初衷就是想把上述樸素的思考告訴國人和外國朋友。
本書得到了北京奧組委、中國奧委會、國家體育總局的親切關(guān)懷和熱情指導。特別需要指出的是,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主席羅格先生特地為本書寫來了熱情洋溢的賀信,使本書進入國際奧林匹克大家庭的視線。國家體育總局體育文化發(fā)展中心、天津市檔案局、天津市體育局、南開大學、天津南開中學、天津張伯苓教育思想研究會、人民出版社等部門、單位參與本書編撰、制作的所有體育史專家、檔案專家、出版專家和傳媒人,都傾盡了社會責任感和對于奧林匹克運動的深情,各盡所能,全力以赴。著名新聞家、書法家邵華澤先生應邀題寫書名,為本書增色不少。值此《中國奧運先驅(qū)張伯苓》即將問世之際,我深切地感謝為這項文化工程付出心血與勞動的各位專家和人士,感謝陳?緯、閆希軍先生為本書出版提供的支持。歷史將永遠銘記大家的奉獻!
《中國奧運先驅(qū)張伯苓》主編
2007年12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