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領(lǐng)袖人物從來是一面鮮艷的旗幟

中國的精神記憶:2008沉思錄 作者:羅海巖


蓋世必有非常之人,然后有非常之事。有非常之事,然后有非常之功。蓋世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故馬或奔踶而致千里,士或有負俗之累而立功名。

主題詞:總理 災民 感動

他匆匆趕到機場,飛機起飛后,坐下來對他身邊的三位記者說:

“地震可能很嚴重,你們要跟我在那里待幾天……今天下午,我在辦公室里,突然感到晃動,還以為是血壓高了。但我很快看到了報告。我給劉奇葆打電話,他說正趕往災區(qū),一會就打不通了,我想災情一定很嚴重……”

下飛機后,立即登車向震中的都江堰出發(fā)。滿目瘡痍,沒有擋住他前進的腳步。他讓車子一直向前開,要到震中去看看。但過了都江堰市區(qū),路被泥石流和塌方堵住,他和人們無奈地走下車。此時已是晚上8點多鐘的日暮鄉(xiāng)關(guān),他和工作人員在地上鋪開了地圖,有人打開手電為他照明。一陣山風,吹起地圖一角,工作人員忙拿出幾個礦泉水瓶子壓在地圖的四角上……

在都江堰市,已是深夜時分,他仍然在主持會議。省委領(lǐng)導見他辛苦地奔波了一天,請他到成都去住,他堅決不肯,要住在現(xiàn)場。工作人員遂找來兩床普通的軍用被子,鋪在面包車上。凌晨一點多,他上車休息。許是車外的細雨霏霏,敲打著車廂,過了一會兒,他又下車要了一片安眠藥。那個晚上,他沒有吃一點東西。凌晨4點多,秘書又拿了特急件匆匆來到車上。他批閱完文件,沒有地方洗臉,就用濕紙巾擦了把臉。

在綿陽九州體育館里,兩萬多災民聚集在一起,其中相當一部分是青少年。孤兒室內(nèi),其情可哀,他和身邊的人們都掉下了眼淚。在聚源中學,面對幾十具學生遺體,他站在彌漫著刺鼻的血腥味的空氣中,心情格外沉重,給遺體三鞠躬。

在總指揮部會議上,他要求一邊加快打通道路,一邊加快空投,越快越好。他說:“下決心吧,運過去,包括把我空投進去!”他大聲說,我是總指揮,怎么能不到第一線?

在震毀的樓旁,他奮力走上廢墟,不顧頭上的殘墻斷壁,隨行的工作人員攔不住他,只得找來一個安全帽給他戴上。他低下身,拿起一只兒童的鞋子,提在手上,又彎腰撿起地上的一個書包,隨行的記者拍下了這個鏡頭。后來,他看到這張照片時說:“這張照片照出了我的心情!”

……

這就是在震災前線的溫家寶總理。

隨.筆

在進入災區(qū)的大約五千多名記者中,新華社記者處于高層信息的核心稠密區(qū)。而進入四川災區(qū)的一百多名新華社記者中,姚大偉應該說是身上掌握許多素材的記者,也是深知中央救災工作總體部署的內(nèi)線人物。因為他是隨同溫家寶總理的“央采”記者。

在新華社的記者報告會上,我認為他的報告內(nèi)容無疑是最精彩、最打動人的。

姚大偉的訴說,讓聽眾充滿了深深的謝意,感謝他為人們留下了許多有關(guān)總理的珍貴照片,其中許多照片公開發(fā)表后,已成為凝聚人民意志、煥發(fā)人們救災熱情的召喚。這些照片將留于史冊,是這場抗震救災斗爭的寶貴的歷史紀錄,也是筑固我黨執(zhí)政基礎(chǔ)的一塊基石。

人們可能會問,為什么溫總理總是那么感人?我想,那是因為他首先是一個讓人感動的人,是一個真正熱愛人民的人,是一個對13億生命都給予尊重和呵護的人。正是有了這些尊重和關(guān)懷,才有了姚大偉鏡頭中的一幕幕場景。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