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封信:大學四年應該這么度過(5)

與未來同行 作者:李開復


信息時代已經(jīng)到來,大學生在信息科學與信息技術方面的素養(yǎng)也已成為他們進入社會的必備基礎之一。雖然不是每個大學生都需要懂得計算機原理和編程知識,但所有大學生都應能熟練地使用計算機、互聯(lián)網(wǎng)、辦公軟件和搜索引擎,都應能熟練地在網(wǎng)上瀏覽信息和查找專業(yè)知識。在二十一世紀里,使用計算機和網(wǎng)絡就像使用紙和筆一樣是人人必備的基本功。不學好計算機,你就無法快捷全面地獲得自己需要的知識或信息。

最后,每個特定的專業(yè)也有它自己的基礎課程。以計算機專業(yè)為例,許多大學生只熱衷于學習最新的語言、技術、平臺、標準和工具,因為很多公司在招聘時都會要求這些方面的基礎或經(jīng)驗。這些新技術雖然應該學習,但計算機基礎課程的學習更為重要,因為語言和平臺的發(fā)展日新月異,但只要學好基礎課程(如數(shù)據(jù)結構、算法、編譯原理、計算機原理、數(shù)據(jù)庫原理等)就可以萬變不離其宗。有位同學生動地把這些基礎課程比擬為計算機專業(yè)的內功,而把新的語言、技術、平臺、標準和工具比擬為外功。那些只懂得追求時髦的學生最終只知道些招式的皮毛,而沒有內功的積累,他們是不可能成為真正的高手的。

雖然我一向鼓勵大家追尋自己的興趣,但在這里仍需強調,生活中有些事情即便不感興趣也是必須要做的。例如,打好基礎,學好數(shù)學、英語和計算機的使用就是這一類必須做的事情。如果你對數(shù)學、英語和計算機有興趣,那你是幸運兒,可以享受學習的樂趣;但就算你沒有興趣,你也必須把這些基礎打好。打基礎是苦功夫,不愿吃苦是不能修得正果的。

實踐貫通:“做過的才真正明白”

上高中時,許多學生會向老師提出“為什么?有什么用?”的問題,通常,老師給出的答案都是“不準問”。進入大學后,這些問題的答案應該是“不準不問”。在大學里,同學們應該懂得每一個學科的知識、理論、方法與具體的實踐、應用如何結合起來,尤其是工科的學生更是如此。

有一句關于實踐的諺語是這樣說的:“我聽到的會忘掉,我看到的能記住,我做過的才真正明白?!?/p>

無論學習何種專業(yè)、何種課程,如果能在學習中努力實踐,做到融會貫通,我們就可以更深入地理解知識體系,可以牢牢地記住學過的知識。因此,我建議同學們多選些與實踐相關的專業(yè)課。實踐時,最好是幾個同學合作,這樣,既可經(jīng)過實踐理解專業(yè)知識,也可以學會如何與人合作,培養(yǎng)團隊精神。如果有機會在老師手下做些實際的項目,或者走出校門打工,只要不影響課業(yè),這些做法都是值得鼓勵的。外出打工或做項目時,不要只看重薪酬待遇(除非生活上確實有困難),有時候,即便待遇不滿意,但有許多培訓和實踐的機會,我們也值得一試。

以計算機專業(yè)為例,實踐經(jīng)驗對于軟件開發(fā)來說更是必不可少的。微軟公司希望應聘程序員的大學畢業(yè)生最好有十萬行的編程經(jīng)驗。理由很簡單:實踐性的技術要在實踐中提高。計算機歸根結底是一門實踐的學問,不動手是永遠也學不會的。因此,最重要的不是在筆試中考高分,而是實踐能力。但是,在與中國學生的交流過程中,我很驚訝地發(fā)現(xiàn),中國某些學校計算機系的學生到了大三還不會編程。這些大學里的教學方法和課程的確需要更新。如果你不巧是在這樣的學校中就讀,那你就應該從打工、自學或上網(wǎng)的過程中尋求學習和實踐的機會。在網(wǎng)上可以找到許多實踐項目,例如,有一批愛好編程的學生建立了一個討論軟件技術的網(wǎng)站(),在其中共享他們的知識和實踐經(jīng)驗,并成功舉辦了很多次活動(如在各大高校舉辦校園技術教育會議),還出版了幫助學生提高技術、解答疑難方面的圖書,該網(wǎng)站有多位成員獲得了“微軟最有價值的專家”的稱號。

培養(yǎng)興趣:開拓視野,立定志向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