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得敵兵蒙頭轉(zhuǎn)向,四散逃走,又趕上前面河水暴漲,敵兵紛紛繳槍投降,俘獲3000余人,繳械1000余支。
大本營表彰此役勝利。
孫中山于7月《復鄧演達函》中寫到:“敵人來援惠州之軍已被張民達完全擊滅,我宜乘勝速下惠、潮,則廣東從此……太平,而北敵亦不敢再犯廣東矣!”陳炯明退守惠州,調(diào)集叛軍,兵分三路,出擊并進窺廣州。
8月23日,孫中山遷大本營于石龍,親自督師東征,命許崇智為中路指揮率部駐守博羅。
叛軍總指揮葉舉趁東征軍立足未穩(wěn)之機,集中5000兵力,先行襲擊博羅。
這時,適逢連天大雨,東江水漲,博羅地勢低洼,許崇智部被洪水圍困,無法出擊。
而叛軍利用天時地利,占據(jù)城北高地,連夜向城東西兩面包抄過來。
許崇智率部堅守十余日,傷亡慘重,糧盡彈絕,危城告急。
孫中山急調(diào)左右翼滇、桂軍前去解圍,但這些軍隊索糧要款,延宕不前。
眼看博羅就要陷落,孫中山又急命第八旅前去解圍。
葉劍英又面臨一場新的考驗。
他和張民達接到命令后,分析敵情,決定采取“圍魏救趙”的辦法,命第十三團全團猛攻叛軍后方據(jù)點平山,乘勝占領(lǐng)淡水鎮(zhèn),直逼惠州。
叛軍只好從博羅分兵增援惠州。
博羅守軍乘機突圍出擊,叛軍敗退,博羅之圍遂解。
張、葉所部乘勝追擊,配合友軍,于10月3日攻取博羅以北的重鎮(zhèn)河源,截斷敵人的水上交通。
孫中山認為收復河源改變了敵我態(tài)勢,甚為滿意,頗為樂觀。
10月29日,他在廣州大本營對各界人士發(fā)表演說中特意提到此事:“現(xiàn)計陳軍三數(shù)萬人,右翼由河源攻回龍,正面則在惠州馬鞍,左翼則在淡水平湖,意圖大舉,故此次實為生死最后的決戰(zhàn)。
幸河源方面敵人已被我軍撲滅,惠陽亦無事,惟有小部分陳軍竄入廣九路線新安、平湖一帶,大抵數(shù)日亦可擊退?!?/p>
張民達、葉劍英在參加圍攻惠州戰(zhàn)役中日夜奔馳,歷時半載,打了許多苦仗硬仗惡仗,擊潰敵人數(shù)次進攻,受到許崇智的嘉許,報請大元帥給張民達記大功兩次。
但是,各路討賊軍心懷異志。
滇、桂軍無心戀戰(zhàn),不但不積極進攻惠州,反而在叛軍攻擊下,節(jié)節(jié)敗退。
致使孫中山大本營又不得不從石龍移設(shè)于石灘車站。
11月12日,叛軍攻占石龍,石龍滇軍、桂軍紛紛向石灘退卻,潰兵如潮。
西路討賊軍總指揮劉震寰無法制止,也只好退走。
這時,惟有張民達、葉劍英的第八旅和少數(shù)部隊抵擋敵軍,緊緊保衛(wèi)著大本營。
葉劍英告諭八旅官兵說:“我們無論如何要穩(wěn)住陣腳,誓死保衛(wèi)大元帥!”孫中山看到情況危急,親自出面阻止敗兵退卻。
他在石灘車站上豎起一面大旗,上面親筆書寫八個大字“我在石灘,退者槍斃!”當時滇、桂軍有些官兵不聽命令,竟向?qū)O中山乘坐的專車開槍,企圖奪路而走。
孫中山鎮(zhèn)定自若,一直堅持不動。
在這種混亂的情況下,張民達、葉劍英指揮部隊一方面阻止?jié)④?,保衛(wèi)孫中山,一方面繼續(xù)抗擊叛軍,且戰(zhàn)且走,保護孫中山安全返回廣州。
經(jīng)過這次戰(zhàn)斗,葉劍英感觸頗深,后來回憶說:“那次打了個敗仗,從博羅退到惠陽,后來一直退到廣州近郊,退了幾百里。
孫中山親自督戰(zhàn),他的座車停在橋上,車上的玻璃窗都被打破了。
情況十分混亂。
但孫中山先生仍堅持督師不后退,最后左右參軍假傳命令,叫司機把專車開走,悄悄退回。
從這件事情上,說明了中山先生為了革命事業(yè),絲毫不顧及個人生死的英勇精神?!?/p>
第八旅從進軍福建,攻克水口,轉(zhuǎn)戰(zhàn)潮梅,大戰(zhàn)言嶺關(guān),到解圍博羅,克服泰美,一直到最后固守石灘,變逆境為順境,化險為夷,連戰(zhàn)皆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