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有血氣之倫,對茲逆賊當手刃其胸,生食其肉……凡我僑胞,或還海外,或職軍官,當本愛國之忱,建成義成仁之舉。
側然憫前線戰(zhàn)士征伐之苦況,毅然續(xù)漢代卜式輸財之美談,則作戰(zhàn)無餉糈之憂,轉運有蕭何之助,行見義師所至,秋葉疾風,藐爾么魔,瞬將消滅,吾輩負航留滇之初衷,三年雞劍之夙愿,于心為不負,于事為有成。
兄等才長識卓,為儕輩所推崇,區(qū)區(qū)義務,維兄等任之。
對于僑胞熱心同志,恐海山遠阻,國勢不明,務懇竭力宣傳,以資鼓吹。
弟等日前赴滬稟承元首命,召集海外同學組織華僑陸軍學生救國會,俾吾輩精誠團結,更向海外各團體,勸解義囊,以紓國難,裘成集腋,不計巨微。
務望兄等在外努力進行,則國家幸甚,吾黨幸甚。
葉劍英、張國森、梁國材謹叩?!?/p>
信函言詞極為懇切,讀來感人肺腑。
葉劍英等又向海外華僑各團體,包括各商會、各學校、各工會、各團,以華僑陸軍學生救國會名義,發(fā)出類似內容的函電。
信到之日,紛紛響應。
一筆筆義捐巨款由海外寄至香港,對北伐軍的重新組建和作戰(zhàn),起到了很大的支援作用。
六、投效東路討賊軍
北伐軍得到香港和各地的支援,士氣大振,1922年10月12日,許崇智部打垮了軍閥李厚基,攻克福州,革命局勢再度出現(xiàn)轉機。
此時,避居上海的孫中山一面派廖仲愷等赴閩慰勞北伐軍,一面將北伐軍改名為討賊軍,任命許崇智為東路討賊軍總司令,蔣介石為總司令部參謀長。
葉劍英聽到這個消息,深受鼓舞,立即從香港動身赴福州,投討賊軍,被委任為總部參謀。
東路討賊軍所屬三軍擴編為十二個旅,兩萬余人。
第二軍軍長由許崇智兼任,下轄五、六、七、八旅。
第八旅旅長張民達,久聞葉劍英是個難得的軍事人才,就向許崇智請求要他來當旅參謀長。
張民達是孫中山先生的忠實信徒,粵軍杰出的將領,在華僑中具有一定影響。
這位長葉劍英兩歲的梅縣同鄉(xiāng),早年追隨孫中山,參加同盟會和中華革命黨,在南洋從事革命活動,回國后參加華僑護國軍。
曾在大元帥府隨侍孫中山左右,后任粵軍營長,戰(zhàn)斗英勇,屢立戰(zhàn)功,擢升團長、旅長。
這兩位年輕將領,一見如故,意氣相投,共同的理想和目標把他們緊緊地聯(lián)結在一起。
在此后的幾年戰(zhàn)斗生活中,他倆情同手足,團結合作,配合默契,屢建戰(zhàn)功。
為了歡迎并引見葉劍英,張民達特意舉行一個宴會,請來了全旅的團營長會見,葉劍英和這些素不相識的年輕軍官,握手寒暄,自我介紹,結識了許多新朋友。
他深深愛上了第八旅,愛上了張民達和戰(zhàn)友們。
“新官上任三把火”,這個新到的參謀長,積極協(xié)助張民達,整訓部隊,待命出征。
1923年春,孫中山以大元帥名義統(tǒng)率東西路討賊軍數(shù)萬之眾,討伐陳炯明,陳被迫通電下野,但并不甘心失敗,率殘部葉舉、熊略、楊坤如、林虎等部數(shù)萬之眾,退守東江、惠州一帶,保存實力,伺機東山再起,隨時準備打回廣州。
因此,孫中山指令許崇智率東路討賊軍迅速肅清東江陳炯明叛軍。
2月1日,許崇智率八個旅自福州、泉州分路入粵。
張民達、葉劍英率部經(jīng)南靖、上杭向廣東大埔推進。
一向狡黠陰險的陳炯明,看到大軍壓境,便放出煙幕,唆使林虎、洪兆麟等假意投誠,主動讓出潮汕。
同時,秘密部署部隊準備突襲東路討賊軍。
許崇智信以為真,毫無戒備,率部長驅直入汕頭。
這時,張民達、葉劍英率第八旅到達梅縣地區(qū)松口鎮(zhèn)剛剛住下,叛將林虎部黃任寰便派人到旅部,與張民達會晤,談判部隊投誠改編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