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送愛子赴美深造(1)

成功人士談母親 作者:王輝耀


我10歲的時候,遠在美國的大哥回家探親。吃飯時,我聽到大哥在跟母親抱怨,怪臺灣的教育太嚴了,小孩子們的靈氣越來越少。母親嘆了口氣說:“唉,為了高考,我們有什么辦法呢?”

看到我整天被試卷和成績單包圍著,承受著升學的壓力,沒有時間出去玩,也沒有朋友,大哥忍不住說:“這樣下去,考上大學也沒用。不如跟我到美國去吧?!?/p>

母親從沒去過美國,她接受的是中國傳統(tǒng)的教育,但卻出人意料地保留了一份開明的天性。聽了大哥的建議,她決定給兒子一片自由的天地。那天,母親把手放在我頭上,對我說:“美國是一個偉大的國家,很多了不起的人都出在那里。你就到那里去吧?!?/p>

在父母的期待和鼓勵下,11歲的我來到了美國南方田納西州的一個小城市。在這個只有兩萬人的小城市里,來自中國的小學生只有我一個。哥哥送我去了附近的一所天主教小學。第一天入學,我就蒙了。雖然之前也學了不少英文,但我還是聽不懂老師和同學們在說什么。母親一直很擔心我能否跟上進度。

還好我還不是完全的啞巴。有一次在數(shù)學課上,老師問1/7換成小數(shù)是多少。我雖然不太聽得懂英語,但還認得黑板上的1/7,這是我以前背過的。于是我高高舉起手,朗聲回答:……當時,同學們都瞪大了眼睛,從不讓學生們“背書”的美國老師也驚呆了,幾乎認為我是“數(shù)學天才”。雖然我并不是數(shù)學天才,但是,當時年紀小,還是感覺很得意。回家后,我開心地告訴母親今天在課堂上的表現(xiàn),母親顯然比我還興奮。因為我終于開始一點點地適應這里的生活了。

母親一直不懂英語,但她每年都會花6個月時間在美國陪我讀書。多虧有母親在我身邊。每天她看著我去上學,為我準備好吃的點心和晚餐,放學后和我聊學校里的事情。這種陪讀生活延續(xù)了整整7年。在每年陪讀的6個月里,母親要默默忍受語言不通、文化迥異的生活環(huán)境;而在她返回臺灣,與我分別的6個月里,她同樣會為我的學業(yè)操心。

為了感謝母親,在她60歲生日時,我畫了一張卡片給她,卡片上寫了一首感謝母親的詩,還畫了一束康乃馨。這張卡片,她至今仍放在床頭。

“別忘了你是中國人”

我在美國的第一年,母親陪讀6個月后,臺灣那邊,家里人開始催母親回去了。母親雖然放心不下我,但還是牽掛著家里的事務沒人料理,只好把我托付給哥哥嫂嫂。臨走前的幾天,母親一直在叮囑我,回家記得做作業(yè),背英文,聽哥哥嫂嫂的話……上飛機前,她又鄭重地對我說:

“我還要交代你兩件事情。第一件就是不可以娶美國太太?!?/p>

“拜托,我才12 歲。”

“我知道,美國的孩子都很早熟,很早就開始約會,所以要早點告訴你。不是說美國人不好,只是美國人和我們的生活習慣和文化都不一樣。而且,我希望你做個自豪的中國人,也希望你的后代都是自豪的中國人,身體里流的是100% 炎黃子孫的血?!?/p>

“好的,好的。飛機要起飛了?!?/p>

母親拉住我的手說:“第二件事,每個星期寫封信回家。”

沒想到第二件事情這么簡單。我爽快地答應了。

“你要記得我說過的話,好好讀書,聽哥哥嫂嫂的話啊,過幾個月我就回來了。”

母親放開我的手,轉身走了?,F(xiàn)在想起來,在那一剎那,她該是下了多大的決心,才離開了自己最愛的兒子啊。雖然只是一次轉身,但難以割舍的母子之情只有母親心里最清楚。

母親走后,我突然發(fā)現(xiàn)自己一下子變得特別特別想念臺灣。我想起了小時候家里7個孩子熱鬧的情景,還有盛夏的臺北走街穿巷的小販推著車子叫賣著冰激凌和煎餅的聲音。我更懷念母親,常常想到我最喜歡的事情——躺在她的懷里看書。

我不好意思跟哥哥說我想家,我只能努力去學習英文。在美國的第一年,我英語不好,老師不但不嫌我,還利用午餐的時間教我說英語。后來,老師發(fā)現(xiàn)我這個聽不懂英文的中國孩子有良好的數(shù)學天賦,就鼓勵我參加田納西州的數(shù)學比賽,結果我得了第一名。我在美國接觸到的教育方式以表揚和鼓勵為主,這讓我信心十足,在我幼小的心靈里播下了自信和果敢的種子。憑借著自信和勇氣,我很快克服了語言障礙。兩年后,在一次州級寫作比賽中,我居然獲得了一等獎,當?shù)氐睦蠋熓煮@訝——這個剛適應美國生活的中國學生居然還有人文方面的天賦。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