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呼喚新時代的奮斗精神

兵商如鐵 作者:房秀文


——評《兵商如鐵》之三

這是一個奮斗者的時代:勤勞勇敢而充滿智慧的中國人民,在經過近30年改革開放的實踐以后,已經創(chuàng)造出了一個令世界驚嘆的“奇跡”,成為一個世界各個角落都有人在關注、在談論、在研討的話題。而經歷了自鴉片戰(zhàn)爭以來的近百年夢魘的中華兒女,終于以自強不息的旺盛斗志,以昂揚的姿態(tài)和飽滿的信心,大步向著民族偉大復興的夢想,邁出了更為堅實的一步。這是一個難得的歷史性的發(fā)展機遇,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無數(shù)兒女,以自己的鮮血乃至生命換來的。

然而,也必須看到,面對飛速發(fā)展的國際局勢,面對日益復雜的利益格局,面對全球商業(yè)競爭加劇,我們很多國人,也正在越來越表現(xiàn)出不適應。這種不適應,表現(xiàn)在心理上,要么就是盲目自大,坐井觀天;要么就是盲目自卑,崇洋媚外。精神的缺乏理性,導致了行為的非理性:面對國際市場接通中國市場,面對國際競爭卷入中國競爭,我們一遍遍高呼“狼來了”,卻束手無策??謶钟兄?,消沉有之,疲軟有之……

在人民出版社最新出版的《兵商如鐵》中,作者以大商業(yè)、大文化的眼光,研究發(fā)現(xiàn),其實中國商人和中國企業(yè)的這種狀況,與我們整個中華民族商業(yè)精神的缺失有關。在中國歷史上,農耕文化以其超穩(wěn)定性和巨大的慣性,影響了我們幾千年。曾經一度在先秦時期蓬勃發(fā)展的商業(yè)文化,最終因為農耕文化的打壓,而變成“小人文化”、“無商不奸”;商業(yè)精神又是一種純粹理性的精神,這一精神的缺失,直接影響了我們的思維方式和行為習慣。如今,即使已經全球進入現(xiàn)代商業(yè)時代,同臺競技,我們的大部分國人,卻依然保持著農耕文化的思維。而這一思維方式,表現(xiàn)就是“小富即安”,安于享樂,不思進取。尤其一些年輕人,在一個物質極大豐富的年代里,習慣于做一個“月光族”,“啃老族”,如社會的寄生蟲一樣,安享父母的勞動成果,自己卻懶得去拼搏、奮斗,結果,就喪失了遠大理想,喪失了追求個人價值的最大化實現(xiàn),更喪失了我們民族賴以自立的一些優(yōu)秀傳家寶,例如艱苦拼搏、勇于進取、無私奉獻、自強不息等。這無疑是令人擔憂的。

好在《兵商如鐵》并不是只簡單提出問題,發(fā)幾句牢騷,而是從作者自己的創(chuàng)業(yè)故事出發(fā),結合在市場經濟大潮中涌現(xiàn)出來的“兵商現(xiàn)象”,進行了分析,并且旗幟鮮明地提出了“為理想而戰(zhàn)”,號召大家都用這種文化,來作為自己的支撐,作為自己的動力之源,創(chuàng)造更多的財富,奉獻社會,振興民族。

在本書中,最激情洋溢的、令人感動的,就是充斥在字里行間的“奮斗”精神。正是這種彌足珍貴的民族精神,使作者不管在軍營,還是在市場,都沒有消沉下去,而是始終挺立;不管遇到什么樣的困難,都能主動選擇迎難而上,而不是畏首退縮。生命一息尚存,就要奮斗不止。這種精神,我們在革命年代,曾經在無數(shù)人的身上看到過其閃耀光芒;如今,在這個商業(yè)文化時代,我們也在無數(shù)人、無數(shù)企業(yè)家身上,再次看到了其振奮人心的重現(xiàn)。作者的一個觀點,尤其值得稱道,那就是在他的身上,在無數(shù)優(yōu)秀龍的傳人身上,所以產生奮斗精神,不是追趕時尚,不是心懷感恩,而是一種責任,對社會、對民族和國家的責任感,而不斷提供了奮斗的洶涌如潮的動力。責任,只有簡單的兩個字,卻字字如鐵,重逾千鈞。

時代在變,世界在變,然而不變的是奮斗這一人類永恒的主題。相信隨著《兵商如鐵》的出版并引起轟動,一定會喚醒很多人沉睡的夢想,激勵起很多人奮斗的志向。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