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五章大巴山前敵軍千萬重“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3)

徐向前的非常之路 作者:張麟


紅軍戰(zhàn)士們聽說又要翻越這座山,都禁不得倒抽一口氣:“媽媽呀……”

總指揮徐向前,看著這座銀裝素裹的高山,頓時也皺起眉頭。

他不是怕山險路難,想到的是部隊的裝備與體力。

許多人至今還穿著單衣,一無棉衣,二無鞋靴。

許多戰(zhàn)士的腳都已經凍傷,有的人入冬以來一直穿草鞋,腳指頭凍掉了。

他徹夜不眠,找老鄉(xiāng)調查路線,找干部了解準備的情況。

他要求每個戰(zhàn)士多打幾雙草鞋,草鞋要打得厚一些,要墊上幾層破布、狗皮、羊皮之類的東西好防寒。

他還命令每個戰(zhàn)士攜帶一捆稻草。

有的人不解其中的用意,他說:“稻草可以在登山時防滑,露營時鋪鋪蓋蓋嘛!

”干部、戰(zhàn)士聽了直點頭:我們的總指揮,真是想得周到哩!

12月17日,一群全部“武裝著稻草”的隊伍,從西鄉(xiāng)縣內的鐘家溝一帶出發(fā),緩緩向大巴山麓前進。

村子里的老百姓,從來沒見過紅軍,更沒有看見過這樣的隊伍,誰也沒有想到,這些兵在大雪封山的季節(jié),要去爬大巴山呢。

白雪皚皚,漫無邊際。

冷風凄涼,生命絕跡。

只有這群像“稻草人”的軍隊,荷槍實彈,一步一喘,向著大巴山的峰巒攀登。

前邊向導引路,沿著一條崎嶇的若明若暗小道走,開始還可以找到原來路基、行人的痕跡,漸漸的路基沒有了,眼前只是白雪覆蓋的群山。

有老鄉(xiāng)引路,可以辨認哪是原先有過的羊腸小道,慢慢向上爬。

爬至半山腰,向導也糊里糊涂,再也找不出路基了。

先頭連隊只好大體上認定一個目標,邊探路,邊攀登,有的人一腳蹬空,滾下深谷。

山坡上是呼喚聲和緊張的搶險場面。

總指揮徐向前,隨同紅十二師一步步向上攀登。

他和每個戰(zhàn)士一樣,身上背著一捆稻草,只是手上多了根棍子。

他不能騎馬,更不能坐抬子,慢吞吞向上爬。

他走走停停,前看看,后瞧瞧,還不時地發(fā)出命令:“不得停留!”

“一定要跟隨著前邊的腳印走!”

沒有路的雪山坡,數(shù)不清腳板踏過,一隊隊人走過,漸漸出現(xiàn)了一條路。

積雪融化,變成泥路,結成冰面。

戰(zhàn)士們把隨身攜帶的稻草,一撮撮散在路上,既能防滑,又成了路標。

總指揮和戰(zhàn)士們一樣,路滑了,抽幾根稻草墊在腳下,休息時,把稻草捆放在屁股底下坐坐。

“武裝著稻草”登雪山,是他從一位老農那里聽說學來的。

開始他讓干部戰(zhàn)士背上一捆稻草,許多人還講怪話,發(fā)牢騷,說是“瞎指揮”,直到稻草有用了,大家才恍然大悟:“總指揮神機妙算啊!”

上70里的高山,紅軍指戰(zhàn)員一天就征服了。

夜黑,總指揮部發(fā)出命令:山上宿營。

戰(zhàn)士們以大樹和洞穴為巢,偎依在一塊,把僅剩下的一把稻草墊在身底下入睡。

在紅七十三師二一七團先遣支隊中,發(fā)生了這樣一樁事:一位名叫陳松庭的戰(zhàn)士,宿營中把自己的最后一把稻草給戰(zhàn)友蓋上,他自己堵在樹枝搭的窩棚口,給班上生病的戰(zhàn)友擋著風寒。

第二天天亮,大家醒來才發(fā)現(xiàn),這位共產黨員已凍死在窩棚門口。

1957年,徐向前從一篇老紅軍的回憶錄中看到這平凡而壯烈的英雄行為,深情地向紅四方面軍一位老將軍說:“我們當年能從大巴山跨過來,正是因為有陳松庭同志這種精神!”

大巴山南坡下,有三個縣,一個叫通江,一個叫南江,一個叫巴中。

老紅軍都稱這片土地:“通南巴”蘇區(qū)。

1932年12月底,正當國民黨大肆宣傳紅四方面軍“僅剩五千余人”即將“全部滅亡”時,徐向前率一萬四千余人,出現(xiàn)在四川北部通江地區(qū)。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