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六節(jié)深入現場,主持“兩彈”試驗(5)

聶榮臻的非常之路 作者:周均倫


迄今為止,除了原子彈爆炸,人們還無法在瞬間獲得如此高的能量。

中國的科學家在研制氫彈過程中,除了理論原理以外,沒有任何實際資料可資借鑒,但他們以自己的聰明才智,發(fā)明了一種新的設計原理。

1966年12月11日,在聶榮臻參加的專委會上,批準了新的原理方案。

他再次要求到現場主持這次試驗。

在去核武器試驗基地途中,他于12月26日到達導彈試驗基地,主持了東風3號中程地對地導彈首次發(fā)射試驗,獲得成功。

他馬不停蹄,第二天乘飛機抵達馬蘭核試驗基地。

12月28日,在核試驗基地主持了第5次核試驗,也就是氫彈原理試驗。

這一天的中午12時,氫彈裝置按計劃爆炸,試驗獲得成功,實現了預定計劃,核爆炸威力達122萬噸梯恩梯當量。

下午,他乘飛機在爆心1200米上空繞行兩圈,察看鐵塔殘骸和效應物受破壞的景況。

試驗成功后,聶榮臻在基地接連兩天召集錢學森、王淦昌、彭桓武、朱光亞、陳能寬、程開甲、于敏、周光召、方正知等科學家座談。

這些科學家都是中國的民族精英。

聶榮臻熱愛他們尊敬他們,他猶如最虔誠的學生,請科學家們發(fā)表對這次氫彈原理試驗的看法和明年氫彈試驗安排的意見。

與會科學家一致認為,這次氫彈原理試驗是成功的,這條路子走對了,用“板機”引爆“被板機”的氫彈設計原理是正確的,是中國氫彈技術的一項重要的突破性成就。

下一步采用這個原理和已有的核航彈殼體,爭取進行一次百萬噸級全威力的氫彈空爆試驗。

在聽取了大家的意見以后,聶榮臻信心倍增,在會上說:“我同意諸位意見,這次試驗是成功的,試驗結果表明,新的原理方案切實可行,而且非常簡便。

下一步爭取在明年10月1日前,進行一次設計威力達100萬到200萬噸當量的第一顆氫彈空爆試驗。

在空爆的氫彈試驗成功后,再研制用于導彈的氫彈核彈頭。

這些設想待我報告中央,做最后決定?!?/p>

回到北京,聶榮臻向中央專委建議,集中力量按新原理方案進行設計,爭取直接進行全當量的氫彈試驗。

中央專委批準了他的建議。

后來他再次召開專家座談會,親自部署了氫彈試驗任務,研制工作隨即全面展開。

1967年5月,第一顆全當量氫彈的加工裝配以及試驗準備工作已經全部完成。

5月9日,聶榮臻參加了周恩來主持的第18次中央專委會議,討論氫彈試驗的準備工作。

會議認為,我國第一次全當量的氫彈試驗,在政治上有重大意義,在軍事上,它將使我國的核武器技術進入一個新的發(fā)展階段。

會議要求6月20日以前做好各項準備工作。

6月12日,他再次出席專委會議。

會議在聽取情況匯報以后,批準了這次試驗。

在會上,周恩來注視著聶榮臻說,聶老總,是否還是請你到現場去主持這次關系重大的氫彈試驗。

聶榮臻高興地回答:義不容辭。

6月14日上午9時,聶榮臻來到西郊機場,葉劍英專程到機場送行。

下午1時50分,專機降落在馬蘭機場,聶榮臻第三次抵達核試驗基地。

這次他還發(fā)著燒,是抱病執(zhí)行任務的。

一到基地,他遵照周恩來的指示,立即詢問空爆氫彈降落傘的情況。

答復是已經沒有問題。

但他牢記著周恩來的話:防止意外情況發(fā)生,很關鍵的是保證傘的強度和正常開傘。

當即要張?zhí)N鈺陪同,到禮堂看了6月3日配重彈空投試驗時破裂的主傘情況,詢問技術人員,對備份傘的質量有無把握,在得到確切的滿意答復后才放心。

晚上,他不顧5個小時飛機上的顛簸勞累,聽取張震寰、鄭漢濤、張?zhí)N鈺、李覺、陳能寬、程開甲等關于準備工作情況的詳細匯報。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