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種情況下,以中央和軍委的名義發(fā)下來的副食品,實在使知識分子難以抑制自己的感情。
他們都表示,要為國防尖端武器的研制,拼出一腔熱血,研制“兩彈”的積極性更為高漲。
1961年1月,聶榮臻聽取劉杰匯報,二機部西北核工業(yè)基地的人員,也面臨同樣的困難。
他要蘭州軍區(qū)司令員張達志力所能及地調撥一批副食品和糧食予以支援。
張達志堅決照辦。
面對重重困難,1961年夏天,國防科研戰(zhàn)線出現(xiàn)了“兩彈”是繼續(xù)“上馬”,還是“下馬”的爭論。
有些人認為,研制“兩彈”困難太大,主張“下馬”。
聶榮臻力主繼續(xù)研制“兩彈”,并且要以“攻關”的精神去突破國防尖端技術。
毛澤東對這場爭論甚為關心。
1961年7月,他讓秘書從杭州打電話給聶榮臻說,不久前看到了一份材料,中國的工業(yè)技術水平比日本差得很遠,日本現(xiàn)在還沒有導彈、原子彈,但對此很重視,內部有爭論,我們應取什么方針?值得好好研究一下。
毛澤東還打招呼說,他要親自找聶榮臻等人談一次。
當時,國防工業(yè)委員會正在北戴河開工作會議,賀龍、聶榮臻、羅瑞卿以及國防工業(yè)、國防科研方面的負責人都參加了。
會議開得很熱烈,兩種意見尖銳對立。
主張“下馬”的,主要理由是蘇聯(lián)的援助沒有了,整個經濟形勢又不好,國防尖端武器研制困難太多太大,我們的工業(yè)基礎薄弱,原材料無法保證,搞“兩彈”花錢太多,影響了國民經濟其他部門的發(fā)展等等。
因此,他們主張只搞常規(guī)武器,不搞“兩彈”。
7月20日聶榮臻來到北戴河,得知會議爭論的情況,心情很不安。
他多次找人座談,冷靜分析,得出的結論是:“兩彈”研制都已經有了一定基礎。
五院、二機部各擁有大學畢業(yè)以上的研究人員數千名和一批先進的研究設備,鈾礦資源也能滿足需求,特別是有一批世界第一流的研制“兩彈”的愛國科學家,這是個決定性因素。
“兩彈”研制還帶動了一系列科學技術的飛速發(fā)展。
8月4日,他在會上作了比較系統(tǒng)的發(fā)言:國防科研方面,“兩彈為主,導彈第一”,這是中央軍委確定的方針,后來又得到中共中央批準,不應該動搖,三五年內要力爭突破尖端,現(xiàn)在遇到些困難,但這是歷史任務,在困難面前是退還是進?“我的意思還是要進”。
武器裝備上,尖端與常規(guī),應該兩條腿走路。
三五年內不管打什么仗,都得靠常規(guī)武器,這關系到國家的安危。
因此,要特別重視常規(guī)武器研制和生產的配套問題。
如果這方面的問題解決不好,同樣要犯歷史性錯誤。
無論是尖端武器還是常規(guī)武器,現(xiàn)在上不去的關鍵是新型原材料、精密儀器儀表和技術力量分散的問題。
這些問題不解決,就是尖端都停下來,常規(guī)也上不去。
解決的辦法是要列入國家計劃,大家都來攻關,否則,就事倍功半。
尖端與常規(guī)武器要想上去,另一項措施是都要縮短戰(zhàn)線,任務排隊。
他形象地比喻說:這好比過河,大家都想過,但橋就那么寬,誰先誰后,得排排隊,否則一擁而上,就誰也過不去。
尖端與常規(guī)不是誰擠誰,誰怨誰的問題,而是要向中央和軍委負責,要從解決具體問題入手,困難是有的,但我們可以上去,不管是尖端武器還是常規(guī)武器都不要退。
8月20日,聶榮臻簽發(fā)了《導彈、原子彈應堅持攻關的報告》,詳細陳述了“兩彈”攻關的條件、困難和擬采取的措施等等。
報告上報中央后,很快,毛澤東、周恩來等中央領導人都表示同意。
中央的主要領導人,對“兩彈”攻關都很支持。
陳毅元帥用風趣的語言表示了鮮明的態(tài)度,他說:脫了褲子當當,也要把原子彈搞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