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天氣預報:心理的“冷空氣”來襲(2)

親愛的我,你好嗎? 作者:《心探索》電子雜志


 

3. 在病情明顯好轉后,最好選擇心理咨詢作為鞏固和愈后治療。

除此之外,最要緊的是防止“抑郁癥”患者自殺。在癥狀發(fā)作比較嚴重的時期,最好是在有家人、朋友陪護的情況下盡早接受治療,不要過多地讓抑郁癥病人獨處。一定將一些防止自殺的公益機構和病人主治醫(yī)師的電話號碼設置成“熱鍵”,以便在危急時刻,可以為病人帶來一線生機。

專家介紹:何明華,北京市青少年法律與心理咨詢服務中心心理專家,北京12355青少年服務臺主管,業(yè)內資深心理咨詢師,專欄作者,心理咨詢與治療碩士,中國心理衛(wèi)生協(xié)會會員,北京電視臺《魅力周末》欄目心理專家。

解“郁”良方

或許正是因為抑郁的痛擊,才使我們有機會更加專注于自我。當你忍痛撥開毒刺的荊棘,便會找尋到救贖的種子——抑郁本身就是一種療愈。而當你做好起程的準備,就會驚喜地看見,眼前有無數(shù)條途徑可以抵達彼岸,方法和方式都不再重要,前提僅僅只是堅定地走下去……

抑郁這塊兒“心病”,只有心理咨詢師能治療嗎?還是可以找中醫(yī)為你把一把“心脈”,疏通心里的執(zhí)著;或是通過占星發(fā)現(xiàn)心靈宇宙中的法則,讓生命之河順暢、瀟灑地奔流;也許你還可以放松自我,跟隨催眠師的引導走進潛意識……

>> 中醫(yī):放開心中的“我執(zhí)”

心探索:從中醫(yī)的角度,情緒上的病癥,比如抑郁癥等產(chǎn)生的根源是什么呢?

范長偉:當然是心。不僅是抑郁癥,所有身體上疾病的根源都是心。你心動了,影響了血,影響了氣,臟腑才隨之出現(xiàn)癥狀。當肌體有了不適,又反過來影響人的心情。表面上這是個“雞生蛋”還是“蛋生雞”的問題,但實際上心是源頭。所以,我們經(jīng)常談的養(yǎng)生,關鍵在于養(yǎng)心,而不是在于純粹機械的養(yǎng)身。

心探索:“動心”這個概念似乎比較模糊,如果僅指情緒上的波動,那幾乎是平常人無法避免的啊?

范長偉:所謂動心,用佛教的語言來說,就是“我執(zhí)”太重,也就是太看重自己。世界那么大,對于他們來說卻猶如走進一個狹窄的死胡同。有人貌似很關心朋友、甚至陌生人,可他們偏偏會得抑郁癥。那是因為這樣的人把很多別人的事也看做自己的事,他的執(zhí)著其實還是對自己的執(zhí)著。

心探索:西醫(yī)里有心理醫(yī)生這個角色,可是中醫(yī)里沒有心理醫(yī)生,偏偏又認為所有病都由心生。那么,如果病人有心理問題,如何去求助中醫(yī)呢?

范長偉:首先,在西方,大家有身體上的問題,去找醫(yī)生;有情緒上的問題,不是找心理醫(yī)生,而是找牧師。真到心理醫(yī)生那里的,已經(jīng)是經(jīng)過牧師開導這一關了。所以,信仰是很重要的,宗教本身就具備修復心靈的作用。其次,中醫(yī)是什么?中醫(yī)是身和心的醫(yī)學,好的中醫(yī)既是好大夫又是一名優(yōu)秀的心理醫(yī)生,古語有云“醫(yī)者不用術,醫(yī)者不用藥,醫(yī)者用意。”所謂的“醫(yī)者用意”,說的就是這個意思?!靶g”,就是診斷和治療手段;“藥”,就是藥方。好的中醫(yī)不用這些,他們用“意”,去開導你的內心,理順你的思維,從而讓你的心寧靜平和。

心探索:如果病人的癥狀已經(jīng)到了“意”無法療治的階段呢?中醫(yī)如何處理,比如,有自殺傾向的抑郁癥患者。

范長偉:抑郁癥患者的血氣跟普通人不一樣。躁狂性的病人血流極快,要治療,必須從減慢其血流速度下手;抑郁性患者血流極緩,要治療,必須加快其血流速度,使之興奮起來。抑郁或者意欲輕生都屬病癥的表現(xiàn),還要具體分析病癥的來源。喜、怒、驚、恐、憂、思,到底是哪種情緒促成了這樣的癥狀,然后針對具體情況具體施救。情緒之間是有相生相克的邏輯的,比如在梁祝的悲劇中,“英臺憂郁成疾”說的就是現(xiàn)在的抑郁癥。這是由“憂”引發(fā)的抑郁,需要以“怒”來克制,如果當初有人告訴他們兩個,其實對方并非真心,引發(fā)他們對彼此的怒氣,也許結局未必如此凄涼。

心探索:從自身來講,您建議大家如何養(yǎng)心?

范長偉:說得具體點,就是可以多做勞動、運動,最好能掌握一門技術,有一項愛好。首推兩個,一是畫畫,二是打太極拳。

專家介紹:范長偉,1990年起師從著名針灸專家韓溫溪為師,學習艾灸、推拿近8年。后創(chuàng)立“四穴養(yǎng)生法”,著有《范長偉極簡艾灸》。

>> 催眠:別給自己消極暗示

心探索:想請您談一談,對于抑郁癥,催眠療法有沒有相關的診斷辦法或者標準?

蔡晨瑞:就抑郁癥來說,大多數(shù)心理學流派在診斷療法上基本都是一致的。催眠更多的是一種治療的方法,而并非用來作為形成診斷的依據(jù)。但要指出一點,抑郁癥在所有神經(jīng)癥里,是最難發(fā)現(xiàn)的。按咱們一般人的理解,不會認為那是病。心情不好、想不開怎么會是病呢?所以往往被確診為抑郁癥時,都已經(jīng)發(fā)展得比較嚴重了。甚至病到都已經(jīng)自殺了,我們才會看到問題有多嚴重。

心探索:您認為抑郁癥有哪些成因,或者說什么樣的人容易患上抑郁癥?

蔡晨瑞:抑郁癥的成因很多,也很復雜。環(huán)境、壓力、性格、心理創(chuàng)傷都可能成為使人抑郁的因素。比如,就人所處的環(huán)境來說,城市中患上抑郁癥或是有抑郁情緒體驗的人群就要遠遠高于農(nóng)村。城市中生活節(jié)奏快,人們感受到的壓力比較大,而且人接受的信息量也很大。當這些超過了我們所能承受的強度時,我們就容易讓自己陷入一種比較低沉抑郁的情緒狀態(tài)中,不和人交往,不去工作,有意回避外界更多的壓力和刺激。而在農(nóng)村,這些問題不常遇到,也沒這么強烈,因此也就不容易產(chǎn)生抑郁。

而單就自身因素而言,內斂、自卑的人更容易抑郁。一個外向的人,有什么說什么,怎么想的就怎么做,他在通過這種方式向外界表達,而其中的某些負面的心理能量也就隨之釋放。但如果是一個內向的人,他習慣將自己的想法留在心里,很少向外界去進行求證。特別是一些負面的自我認同、評價被長期擱在心中,久而久之,就變成了一種負面的心理暗示。就好像自己對自己說“我不行”,“我很笨”,“我不如別人”……可想而知,時間長了,這樣的自我暗示會達到一個怎樣深的程度。

心探索:我理解這種自我暗示本身就像是在自我催眠一樣。

蔡晨瑞:對,沒錯,就像是自我催眠。一句話、一個看法總是憋在心里,對自己一次一次地反復暗示,本身就是在自我催眠。反過來說,如果你在心里鼓勵自己說“我很棒”、“我很好”、“我沒問題”,也能構成對自我的積極暗示。就治療而言,催眠就是要用積極的心理暗示替換掉患者心中那些消極的自我認同。

心探索:平常我們也會對身邊那些有點兒抑郁的人說一些安慰、開導或是鼓勵的話,但大都沒有什么作用。那為什么催眠師就可以對患者形成心理上的暗示呢?

蔡晨瑞:像催眠、精神分析這些療法本質上都是在直接利用潛意識進行工作的,它本身是有一定深度的。而一般的那些安慰和鼓勵的話語沒有什么深度,說的多了可能還會讓人覺得煩,這樣反倒更聽不進去了。施加暗示的首要前提是將人引入催眠的狀態(tài)。這是一種完全放松、舒服同時精力高度集中的狀態(tài),類似于常說的“入神”。處在這樣的狀態(tài)之中,人的意志會變得薄弱,自我更加開放而且沒有防御,同時更愿意主動接受和表達某些東西或信息,這樣一來,暗示才會有效果。

心探索:以您的經(jīng)驗來看,催眠治療抑郁癥的效果如何?

蔡晨瑞:從治療效果的角度來說,催眠可以說是最直接、最有效的。特別是在一些西方國家,催眠治療抑郁癥更為普遍,也更成熟。一方面,在處理癥狀上,催眠無疑更直接,更有針對性。比方說,抑郁癥有很多的癥狀,最常見的有失眠、情緒不穩(wěn)定、容易自卑、過分敏感等。而催眠治療的目標會很明確,比如失眠很嚴重,那就先解決失眠的問題,睡眠好了之后再依據(jù)治療的需要和進展設定其他治療目標。另一方面,當催眠達到一定的深度,暗示本身可以附帶有“后效”的作用,換句話說,催眠治療的效果在治療結束后,依然能夠持續(xù)很長一段時間,從而有助于患者的愈后恢復與鞏固。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