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胡勇
奧地利心理學家弗蘭克曾在二戰(zhàn)中被德軍俘虜,并在納粹的集中營里度過了漫長的歲月。面對德國人的刺刀和非人的生活,集中營里的犯人隨時都有死亡之虞。弗蘭克和難友們的情緒低落到了極點,已有人因為承受不住巨大的精神壓力而自殺。
當時,他們正在巴伐利亞的大森林中興建一座巨大而隱蔽的軍需工廠。有天傍晚,他們正捧著湯碗,疲憊萬分地坐在茅舍的地面上休息,這時一個難友沖進屋里,叫大家到集合場上去看夕陽。大伙兒于是都站到屋外,只見西天一片酡紅,朵朵云彩變幻著形狀和顏色,整個天空絢爛至極,生動萬分。大伙兒屏息良久,一個難友才慨然嘆道:“這世界怎么會這么美呀!”又過了良久,另一個人說道:“朝陽比這還要美許多,我們?yōu)槭裁床辉倏纯疵魈斓奶柲??”“對,看看明天的太陽!”眾人一下子又對未來產(chǎn)生了希望。
正是對美好世界的向往,點燃了他們對生命的渴望,弗蘭克和其他的大多數(shù)人終于熬過了那段殘酷的歲月,活了下來。
“看看明天的太陽”,這句話也曾經(jīng)激勵過我的祖父,并且成為他生命最后一段歲月中的口頭禪。
當時我的祖父已是肺癌晚期,自他被確診后,醫(yī)生就斷言他最多只能再活兩個月,但我的祖父又活了一年之久。祖父并不知道弗蘭克,更無從知曉他的故事,他們卻有著相同的渴望:我要活下去,我要再看看明天的太陽!
“看看明天的太陽”,這句話祖父是從什么時候開始說起的,一家人都沒注意到,只是后來經(jīng)常聽到他老人家自言自語:“看看明天的太陽!”他是在激發(fā)自己生命的活力。祖父每天除了積極配合治療外,必做的兩件事是清晨和傍晚出去看太陽。祖父坐在軟椅上,面對著太陽,看著它升起或是落下。當陽光照在臉上的時候,祖父會閉上眼睛,臉上滿是令人敬畏的滄桑。
老人辭世大多是在晚間,而我的祖父卻是在上午。其時已是初夏,天亮得很早,透過窗口看完人生的最后一縷陽光,祖父昏迷了,逐漸失去了意識。兩個小時后,他離開了人世。雖然祖父對這個世界充滿了留戀,但是他走得很安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