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水浴場開放,到山林間避暑,入谷的牽牛花市……在在都在宣告夏日的到來。這種入夏的感受,人人體驗不同,也許有人是看到街上的中華料理店貼上“中華涼面上市”的標語,才感受到“夏季來臨”。有段時間,“冰涼的生啤酒!”也成為夏季的當令標語,不過,最近從年中就可以喝到生啤酒了。
對我來說,最能深切感受到夏季來臨的,就是聽到蟪蛄的初鳴。昆蟲迷總會把那一年第一次聽到的蟬聲稱為“初鳴”。初鳴的蟬,有從4 月左右就常出現(xiàn)在松樹密林的春蟬,也有從初春就出現(xiàn)在沖繩地區(qū)甘蔗田里的草蟬,不過,大體而言,在日本都市地區(qū)帶頭先叫的蟬,就是蟪蛄了。
蟪蛄大概是在梅雨初霽時就開始鳴叫,不過,大部分的昆蟲圖鑒都是寫“從6 月下旬開始”。事實上,我記得小時候在6 月底梅雨稍歇的晴天,就有一些蟬先開跑,發(fā)出“呢唧”的鳴叫聲。每年開始鳴叫的時間都不盡相同,不過,現(xiàn)在越來越晚,到了最近,總要等過了7 月10 日以后才聽得到蟬叫了。
而且在東京附近,市中心反而比郊外更常聽到蟪蛄初鳴。我在杉并的家附近就完全沒聽到,可是,搭地鐵從明治神宮的表參道一出來,就會聽到蟬在山毛櫸路樹上發(fā)出“呢唧”合鳴,或是去西麻布喝酒回來,我一邊招出租車,一邊在路過的青山靈園前聽到了夏季的第一聲蟬鳴——好幾年了吧,我的“初鳴記錄”感覺都是這樣。
對于初鳴期間的這種反?,F(xiàn)象,有幾種說法。相對于郊外綠地的減少,都市市中心的公園綠地反而從以前就很豐盈。因為郊外丘陵地帶新城鎮(zhèn)的開發(fā),使得這些蟬變成了逃到杉并或世田谷區(qū)附近的棕耳鵯、椋鳥的掠食對象。
我也好幾次目擊到蟪蛄或爺蟬被棕耳鵯或烏鴉吃掉的“犯罪現(xiàn)場”。
聽到“呢唧”的鳴叫聲,正為聽到初鳴感到高興時,鳴叫聲突然變得模糊起來,下一刻,就看到棕耳鵯嘴里叼著一個像蟬的東西飛走了。這也是一種假設,不過,也有人說,是因為帶著棕色翅膀的爺蟬或蟪蛄比翅膀透明的騷蟬或馬蜩更容易被鳥看到,而遭到襲擊。不過,爺蟬還有可能,可是蟪蛄的身體很小,又跟樹干的顏色相近,我們是很難看到它的。
也許是因為蟬的味道不錯,東南亞地區(qū)的有些地方會把蟬拿來炒或炸著吃(在長野縣須阪的果樹試驗場似乎也有“炸爺蟬罐頭”),如果要我吃蟬的話,我會選“蟪蛄”。蟪蛄小小的,感覺好像別有風味。如果爺蟬會讓人聯(lián)想到味道平淡的松葉蟹,那么蟪蛄就好比味道濃郁的北陸筑前蟹或上海大閘蟹了。
蟪蛄發(fā)出這種像金屬摩擦的“呢唧”聲,與爺蟬或騷蟬相比,是比較保守的叫聲,散發(fā)出高貴的氣質(zhì)。有個詞叫“蟬時雨”,描繪從綠色森林里隱約滲出來的蟪蛄時雨,讓人感受到一股涼爽的氣息,與風鈴的聲音相當配,而與悶熱盛夏里的爺蟬合唱截然不同。
今年,又會在東京的什么地方聽到蟪蛄的初唱呢?
蟪蛄
英文學名● Platypleura kaempferi (Fadricius)
外觀特征●體長20-24mm。日本的蟬約有30 種,蟪蛄是常見的一種。
生態(tài)習性●從梅雨過后開始鳴叫,有的到9 月都還可以聽到。
分布●常常停留在櫻花樹、喜馬拉雅杉等樹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