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紙鳶與風箏(4)

退士閑篇 作者:白化文


一時丫鬟們又拿了許多各式各樣的送飯的來,頑了一回。紫鵑笑道:“這一回的勁大,姑娘來放罷?!摈煊衤犝f,用手帕墊著手,頓了一頓,果然風緊力大,接過籰子來,隨著風箏的勢將籰子一松,只聽一陣豁剌剌響,登時籰子線盡。黛玉因讓眾人來放。眾人都笑道:“各人都有,你先請罷?!摈煊裥Φ溃骸斑@一放雖有趣,只是不忍。”李紈道:“放風箏圖的是這一樂,所以又說放晦氣,你更該多放些,把你這病根兒都帶了去就好了?!弊嚣N笑道:“我們姑娘越發(fā)小氣了。那一年不放幾個子,今忽然又心疼了。姑娘不放,等我放。”說著便向雪雁手中接過一把西洋小銀剪子來,齊籰子根下寸絲不留,咯登一聲鉸斷,笑道:“這一去把病根兒可都帶了去了?!蹦秋L箏飄飄搖搖,只管往后退了去,一時只有雞蛋大小,展眼只剩了一點黑星,再展眼便不見了。眾人皆仰面脧眼說:“有趣,有趣。”寶玉道:“可惜不知落在那里去了。若落在有人煙處,被小孩子得了還好,若落在荒郊野外無人煙處,我替他寂寞。想起來把我這個放去,教他兩個作伴兒罷?!庇谑且灿眉糇蛹魯?,照先放去。探春正要剪自己的鳳凰,見天上也有一個鳳凰,因道:“這也不知是誰家的?!北娙私孕φf:“且別剪你的,看他倒像要來絞的樣兒?!闭f著,只見那鳳凰漸逼近來,遂與這鳳凰絞在一起。眾人方要往下收線,那一家也要收線,正不開交,又見一個門扇大的玲瓏喜字帶響鞭,在半天如鐘鳴一般,也逼近來。眾人笑道:“這一個也來絞了。且別收,讓他三個絞在一處倒有趣呢?!闭f著,那喜字果然與這兩個鳳凰絞在一處。三下齊收亂頓,誰知線都斷了,那三個風箏飄飄搖搖都走了。眾人拍手哄然一笑,說:“倒有趣,可不知那喜字是誰家的,忒促狹了些?!摈煊裾f:“我的風箏也放去了,我也乏了,我也要歇歇去了。”寶釵說:“且等我們放了去,大家好散?!闭f著,看姊妹都放去了,大家方散。黛玉回房歪著養(yǎng)乏。

其中講到放風箏的一般情景,我們暫且不提。只說兩條。一條是“一時,丫鬟們又都拿了許多各式各樣的‘送飯的’來,頑了一回?!币话愕淖⑨尰蜣o書,對“送飯的”的解釋都差不多,試舉《漢語大詞典》第10冊811頁的解釋為例:“放風箏的一種附加物。風箏升空后,將附加物掛在線上,隨風鼓起,沿線而上。有的附有爆竹,有的墜有彩飾?!庇美褪恰都t樓夢》中這一段。需要補充說明的是,據(jù)我兒時所見,“送飯的”大別為兩類。一類是爆竹,又可分為獨響和一連串的鞭兩種。藥捻子得長而禁點,也就是說別在半途滅了,那就在捻子里多加點藥,在空中還有閃亮效果呢。獨響,特別是二提腳,最難放,放不好,如天上往地下放炸彈,傷人惹官司。放好了,則如飛機往天上放高射導彈,眾人喝彩。但這兩項都是險活兒,一般由大戶人家專門雇來的“把勢”來干。書中記錄的外面飛來的“玲瓏喜字帶響鞭”便是代表,這句話也從側(cè)面點明:大觀園里放的不是帶火藥響的。還有一類是小紙匣子,內(nèi)裝許多五彩小紙片,待風箏已達高空,順著線把紙匣子拽上去,到頭后,再一拉手頭的小線頭(也有到高空頂點時能自動打開的),紙匣子打開,這就是送的“飯”了。爆竹炸裂后分散的許多小紙片也起同樣效果,全是“飯”,但彩色略遜。我估計那些丫鬟拿來的全是樣式不同的小紙匣子,里面裝的不過是五彩紙片,不會放響鞭,更不能放炮——二提腳以至“盒子”(在空中爆裂后能放出種種燈彩)之類。

另一條是風箏線在高空互相“絞”。賈府是大戶人家,在自家園子里放,若是豪門子弟外加“打哄”的,在野外放,絞在一起,彼此爭勝,那個帶響鞭的風箏,定有把勢把場,跟著的豪奴更少不了。如果誰把誰給“絞”了,敗者常常不服,很容易打起來。最后可能以群毆結(jié)局。大觀園里的人,特別是小姐和丫鬟們,可是不懂那些事的了。

明清民歌小調(diào)中有關風箏的詞兒不少。其中,把情郎等類人物比作“斷線風箏”一去不返者頗多,似乎形成老套。今姑引其不太落俗套的兩首,嘗鼎一臠:

風箏

風箏兒,要緊是千尺線,忒飄蕩,(不怕你)走上天,一絲絲,一段段,(拿住你在)身邊纏,不是我不放手,(放手時你就)一去不回還,聽著了你的風聲也,(我自會湊你的)高低和近遠。

游春

姐兒無事去游春,手拿著紅紙糊的哪吒鬧海大風箏,上掛著紅燈,上掛著紅燈,郎問姐兒你往那里去,先到平山堂,大佛寺,八大景,大紅橋,看看清,散散心,再放風箏,再放風箏,又來到萬松林,又過了接駕亭,遠遠望見游湖的船,盡都是俏郎君,盡都是俏郎君,彈的是琵琶箏,弦子共月琴,唱的是寄生草,劈破玉,滿江紅,剪剪花兒甚是精,引動奴的情,(哎喲)不愿回程。

這兩首,現(xiàn)在都可在《明清民歌時調(diào)集》中找到。這類書籍還有《掛枝兒》等,所載有關風箏的內(nèi)容者不少。請讀者自行查閱。附帶說一句:明清小說戲曲等材料中,以“斷線風箏”作比喻者常見,不贅引。我們這篇的引文顯得多了,文章長了,就此打住得了。

原發(fā)表于《文史知識》2008年第4期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