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13.有廣度——擴大視野,學會包容。

我只是堅持做對的事 作者:李佳蓉


那么,要到哪散步呢?

可能是因為小時候聽過那首《中山北路走七擺》,讓我想到了有著深厚歷史與蒼翠林蔭、既摩登又古典的中山北路。

那是我印象中臺北城里最適合散步的一條路了。筆直整齊的道路,一路有蓊郁的綠樹陪伴,很少變化,總是給人安定的感覺;不像臺北市有些路段,只要一段時間沒去,就變得不一樣了。

于是,不到10分鐘,我梳洗完畢后就立刻出門,來到中山北路與忠孝西路交叉口。

那次,我從中山北路一段的右側開始走起。

從行政院起步,在林蔭中走過老爺、晶華、國賓等知名飯店,走到風情浪漫的婚紗街、曾經是時尚圣地的晴光市場,還有各具特色卻同樣動人的臺北戲棚、美術館、臺北故事館。

大年初三的早上9點多,大多數(shù)的店都還未開市,路上的行人也很稀少,馬路上更是呈現(xiàn)難得的暢行無阻,整個城市一起沉睡在悠閑的長假中。也正因為如此,我可以靜靜享受這一個人的散步時光,照著自己的節(jié)奏或走或停,盡情地打量櫥窗里的擺設。

◆凡走過,必留下痕跡

那一次走過中山北路的感覺實在太好了,第二年,我又去走了一趟。

不知不覺地,這個大年初三的散步習慣延續(xù)了十年,現(xiàn)在已成了我每年必做的心靈朝圣。

曾經有兩次,我找了伙伴一起參與。其中有一次人數(shù)還高達40人,一隊人浩浩蕩蕩地在大年初三早上9點,仿佛游行似的開步漫行在中山北路。

因為是一步步走過,可以發(fā)現(xiàn)每個細微的變化。

比如說,發(fā)現(xiàn)這里多了一棵樹、那里有棟古樓變成了咖啡店。

老爺酒店的一樓由餐廳改裝成大廳,呈現(xiàn)出亮眼、開放的新形象,仿佛看到一個熟悉的老朋友換下燕尾服穿上休閑裝,變得十分有朝氣和活力。那種驚喜,是平常坐車經過時不會察覺到的,即使察覺到了也只是浮光掠影,不會有太深刻的感觸。

這給了我一種體會,人生不就是這樣嗎?在看似不變的過程中,總是有些改變,而好的事情也是慢慢在演變的。

還有一次,那時大約還不到10點,我走到了臺北故事館,一路走來,整條中山北路都是安安靜靜的。

我遠遠地先看到了一棟充滿歷史感的屋子,屋頂在陽光的照射下閃閃發(fā)亮。據(jù)說,以前是為了讓航行在河上的船可以辨認出方向,而特意選了銅作為屋頂?shù)牟馁|。

我懷著一股感念先人的情緒,安靜地走上橋,從橋上不經意望見故事館的另一幅景象。

故事館還未開館,小小的庭院里竟然滿滿的都是人,一家又一家出游的人,擠在故事館外面拍照留念,不時傳來歡樂的嬉笑聲,連我也感染到他們的快樂。

我不由得停在橋上觀看,看到一棟古老而精致的屋宇,安靜的矗立在一群熱鬧的人群中,就像是欣賞一幅出自大師手筆下的名畫。

我真真實實地體會到“角度”的重要——只不過轉一個角度,事情竟如此不同,最初以為安靜的景物里,藏著歡樂的人群。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