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計算將網絡上分布的計算、存儲、服務構件、網絡軟件等資源集中起來,基于資源虛擬化的方式,為用戶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務,它可以實現計算與存儲的分布式與并行處理。如果把“云”視為一個虛擬化的存儲與計算資源池,那么云計算則是這個資源池基于網絡平臺為用戶提供的數據存儲和網絡計算服務?;ヂ?lián)網是最大的一片“云”,其上的各種計算機資源共同組成了若干個龐大的數據中心及計算中心。
但是,云計算并不是一個簡單的技術名詞,并不僅僅意味著一項技術或一系列技術的組合。它所指向的是IT 基礎設施的交付和使用模式,即通過網絡以按需、易擴展的方式獲得所需的資源(硬件、平臺、軟件)。提供資源的網絡被稱為“云”。從更廣泛的意義上來看,云計算是指服務的交付和使用模式,即通過網絡以按需、易擴展的方式獲得所需的服務,這種服務可以是IT基礎設施(硬件、平臺、軟件),也可以是任意其他的服務。無論是狹義還是廣義,云計算所秉承的核心理念是“按需服務”,就像人們使用水、電、天然氣等資源的方式一樣。這也是云計算對于ICT 領域乃至于人類社會發(fā)展最重要的意義所在。以下為云計算的主要特征:
— 具有“作為服務”交付的能力;
— 以高度可擴展的彈性方式交付服務;
— 利用因特網技術和方法來開發(fā)和交付服務;
— 資源虛擬化及資源的自動管理與配置;
— 可實現海量數據的分布式并行處理;
— 低成本并對用戶透明。
(2)云計算的工作原理和關鍵技術
① 云計算的工作原理
在典型的云計算模式中,用戶通過終端接入網絡,向“云”提出需求;“云”接受請求后組織資源,通過網絡為“端”提供服務。用戶終端的功能可以大大簡化,諸多復雜的計算與處理過程都將轉移到終端背后的“云”上去完成。用戶所需的應用程序并不需要運行在用戶的個人電腦、手機等終端設備上,而是運行在互聯(lián)網的大規(guī)模服務器集群中;用戶所處理的數據也無須存儲在本地,而是保存在互聯(lián)網上的數據中心里。提供云計算服務的企業(yè)負責這些數據中心和服務器正常運轉的管理和維護,并保證為用戶提供足夠強的計算能力和足夠大的存儲空間。在任何時間和任何地點,用戶只要能夠連接至互聯(lián)網,就可以訪問云,實現隨需隨用。
② 云計算的關鍵技術
云計算是隨著處理器技術、虛擬化技術、分布式存儲技術、寬帶互聯(lián)網技術和自動化管理技術的發(fā)展而產生的。從技術層面上講,云計算基本功能的實現取決于兩個關鍵的因素,一個是數據的存儲能力,另一個是分布式的計算能力。因此,云計算中的“云”可以再細分為“存儲云”和“計算云”,即“云計算=存儲云+計算云”。
— 存儲云:大規(guī)模的分布式存儲系統(tǒng);
— 計算云:資源虛擬化+并行計算。
并行計算的作用是首先將大型的計算任務拆分,然后再派發(fā)到云中節(jié)點進行分布式并行計算,最終將結果收集后統(tǒng)一整理,如排序、合并等。
虛擬化最主要的意義是用更少的資源做更多的事。在云計算中引入虛擬化技術,就是力求能夠在較少的服務器上運行更多的并行計算,對云計算中所應用到的資源進行快速而優(yōu)化的配置等。
(3)云計算的產業(yè)現狀與研究進展
自亞馬遜EC2 產品和Google-IBM 并行計算項目提出云計算以來,從技術供應商到軟件服務提供商紛紛推出披著“云計算”外衣的各式產品與服務,其中不乏炒作概念、混水摸魚之輩。總的來看,云計算還處于一個起步的階段,業(yè)務種類還比較單一。
目前,提供云計算產品和服務的公司主要來自北美特別是美國。
— Amazon:最早提供遠程云計算平臺服務的公司,云計算平臺稱為彈性計算云(Elastic Compute Cloud,EC2)。用戶租用的是虛擬的計算能力,簡化了計費方式。在彈性計算云中,提供了三種不同能力的虛擬機實例,具有不同的收費價格。例如,其中默認的也是最小的運行實例是1.7GB的內存,1 個EC2的計算單元(虛擬的計算核以相關的計算單元),160GB的虛擬機內部存儲容量,是一個32 位的計算平臺,收費標準為每個小時10 美分。在當前的云計算平臺中,還有兩種性能更加強勁的虛擬機實例可供使用,當然價格也更加昂貴一點。
— IBM:IBM在2007年11月15日推出了藍云計算平臺,為客戶帶來即買即用的云計算平臺。它包括一系列的云計算產品,通過將Tivoli、DB2、WebSphere與硬件產品(目前是x86刀片服務器)集成,能夠為企業(yè)架設一個分布式、可全球訪問的資源結構。首款支持Power和x86處理器刀片服務器系統(tǒng)的“藍云”產品于2008年正式推出,并且計劃隨后推出基于System z“大型主機”的云環(huán)境,以及基于高密度機架集群的云環(huán)境。2007年2月起,IBM與無錫市政府合建無錫太湖新城科教產業(yè)園云計算中心,已投入商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