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1節(jié):口才訓練五步走(10)

口才是練出來的 作者:翟杰


(4)看時間掩飾尷尬。如果發(fā)現(xiàn)已經(jīng)接近休息時間,便可順勢宣布休息,把未結(jié)束的話題,變成一種懸念或提出的問題,放在休息后回答。

(5)用走動、喝水、操作電腦等動作,緩解緊張,擺脫尷尬。

遺忘補救的方法其實很多,主要看我們當時的應變能力。任何一個細微的動作或行動的轉(zhuǎn)移,都可以成為救場的“消防器”,關(guān)鍵在于我們的反應能力。具備了這種能力,我們就能遇事不慌,急中生智。

這種能力的訓練,一方面靠大量演講實踐經(jīng)驗的積累,另一方面要靠演講前的“彩排”。所謂“彩排”,可以兩人或多人練習,當演講者出現(xiàn)忘詞現(xiàn)象時,讓聽眾的扮演者,提示相應的應變措施。這樣反復多次的練習,既提高了演講者的自信心、從容度,又增強了演講者的應變能力,可謂一舉多得。

著名相聲演員馬季,有一次到湖北省黃石市演出。在他表演之前,有一位演員錯把“黃石市”說成了“黃石縣”,引起了觀眾的哄笑。在笑聲中,馬季登臺演出。他張口就說:“今天,我們有幸來到黃石省演出……”這話把哄笑中的觀眾弄糊涂了。正當大家竊竊私語時,馬季解釋道:“剛才,我們的一位演員把黃石市說成縣,降了一級;我在這里當然要說成省,給提上一級,這樣一降一提,哈哈,就平啦!”幾句話,引得全場哄堂大笑。馬季機智巧妙地給圓了場,使演出得以順利進行。

馬季所以能把這個場圓下來,關(guān)鍵還在于他有較強的應變能力。一個藝術(shù)家如此,一個演講者、談話者、論辯者也應該如此。我們無論是演講、談話,還是論辯,都是在與聽眾進行感情交流,信息傳遞。這就需要我們在演講、談話、論辯的過程中隨時注意對方的變化,觀察對方的表情,掌握聽眾的情緒,并要根據(jù)聽眾的反饋,及時調(diào)整我們演講、談話、論辯的內(nèi)容和角度,把聽眾不愿聽而你又打算講的東西刪掉,加進一些聽眾感興趣的內(nèi)容,這沒有較強的應變能力是做不到的。

另外,我們在與人交往、交流時,常常還會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發(fā)生。比如你正在演講時有人起哄,你正在交談時卻遭人搶白,你的辯詞受到人們的反對,這一切都需要從容鎮(zhèn)定的應變能力。

所以,為了使自己在窘境中得到解脫,為了練就一副在任何情況下都對答如流的口才,為了在社交場合免受尷尬之苦,為了臨危不亂,一定要培養(yǎng)自己隨機應變的能力。

“脫口秀”,秀自己

“脫口秀”(USA Talk Show,Britain Chat Show),是指在廣播、電視節(jié)目中,由主持人提出話題,觀眾一起討論的一種節(jié)目形式,也就是所謂的談話節(jié)目。一般情況下,脫口秀節(jié)目都有一列嘉賓席,通常由有學問的或者對那檔節(jié)目的特定問題有特殊經(jīng)驗的人組成。我們這里,主要指的是即興講話。

即興講話一般有兩種情況:

一種是在講話之前,給你一個大致的范圍或題目,讓你稍有準備,然后再講。

另一種則是在講話之前,沒有準備,而是突然由于某種原因,要求你講話或你需要講話。

前者帶有一定的模糊性,后者則完全屬于臨場發(fā)揮。

根據(jù)這兩種情況的各自特點,其準備方法也有兩種:

(1)模糊性準備方法

演講者在講話之前,已經(jīng)知道了大致的范圍或題目。這時,首先需要圍繞主題做一些深度上、哲學上的思考;其次,是縱向與橫向上的比較與結(jié)合。從深度上、哲學上思考問題,就是要求演講者具備比較宏觀地把握事物的能力,能居高臨下地看待問題,全面深刻地思考;然后,還要圍繞縱向與橫向的比較與結(jié)合去豐富資料,充實內(nèi)容??紤]的范圍要大,挖掘要深,每個觀點都需要用人物事例進行具體說明。這樣,才能使講話有哲理、有內(nèi)容、有說服力。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